森林之路——莫尔道嘎记行

来源:林海日报社
2023-12-07

       据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这里跨上战马喊出了“莫尔道嘎”(蒙古语译音就是战马出征),于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便有了这个充满豪情的名字。也许是骨子里流淌的血液,让我在30年前听了这个名字后便牢牢印在脑海没有忘怀,而今天我又是怀着怎样的欣喜和激动踏上了这片我的祖先曾经率军出征的地方……  

    “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一语道出了莫尔道嘎的魅力。莫尔道嘎的面纱是清晨飘荡在山间的云雾,莫尔道嘎的衣裙便是那千里林海。而这茫茫林海里又有太多值得探寻,让你欢呼雀跃的内容……  

                                                               森林里的动物  

         首先,我先说说森林里的“蓝大胆”吧,它现在可是响当当的网红!它的学名叫蓝翠,因它胆大而得名。慕名而来看它的游客,都兴奋的手上一顺水的夹着瓜子,排排站着等候着它来充满仪式感。果不其然,一会儿“蓝大胆”就像天边来客一样飞旋而来,落在游人的手上悠然的吃起瓜子来,它还很有“心眼儿”,飞来飞去把人们给它的食物藏在树皮的缝隙里作为冬储粮。“蓝大胆”站在手上的感觉真是让人拉满幸福,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听导游讲,自从生态环境改善,林区里的动物就和人不断亲近起来,我们转头一看,不远处的木桌上铺满瓜子,上面是可爱极了的小花栗鼠,后背上长满了花道道,小小的身体弓着腰,双手抱着瓜子在嗑,细细碎碎的都能听到它嗑瓜子的声音,这么个萌小宝就在众目睽睽下抱着瓜子嗑呀嗑,人们爱不释手去摸它,它丝毫不惧怕,继续它的美食体验,小木桌上已经是满满的一层瓜子皮了,它大概每天都在这里嗑瓜子吧。  

       大兴安岭素有“野生动物王国”之称,目前全林区共有野生动物320种。在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有温顺的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像野鸡、野鸭、飞龙、雪兔、梅花鹿、驯鹿、狍子、黑熊、猞猁、狐狸……美丽的大兴安岭就像一个梦幻的童话王国,是这些动物们的乐园。 

       说起森林中的动物,不能不说只有在童话王国里才有的驯鹿。 

       驯鹿是反刍亚目,鹿科,驯鹿属物种,是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抓捕后,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驯养,驯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主要分布于北纬48度以北的苔原、山地和林区。驯鹿是群居动物,是目前唯一被驯化的鹿科动物,它们善于奔跑,身高一米左右,脖颈颀长,腰背平直,全身皮毛浅棕或浅灰色、灰白色,体重可达二三百斤。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鄂温克人狩猎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对于生活在寒带森林北极苔原上的驯鹿而言,大兴安岭是它们能够居住的最低纬度,这次来到莫尔道嘎,我们看到了温和可人的驯鹿,也见到了中国最后狩猎部落里的鄂温克驯鹿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使鹿人家在原始森林中没有固定住所,鄂温克人便用松木搭成简单的帐篷,就是它们的家,称为“撮罗子”。“撮罗子”夏天用桦树皮覆盖,冬天则用麂皮或鹿皮包裹。新中国成立后,建起了鄂温克新村,实行定居游猎,但“撮罗子”作为鄂温克族的传统民居、历史的见证,依然作为民族的经典符号在保留和使用。听林区的朋友讲,看到驯鹿是吉祥的象征。我们今天在屏保或宣传画上看到的驯鹿也代表吉祥高贵美好之意。  

       驯鹿对食物非常挑剔,最爱吃的就是苔藓了,听驯鹿人说它们也爱吃草、蘑菇和坚果。你若拿着苔藓,一群鹿便会围着你挤着你来要苔藓吃,但绝不会伤害你,那种被驯鹿挤挤攘攘的感觉真是既有惊又有喜,那是一生中也会难忘的感受,在大兴安岭有了平生第一次喂驯鹿的体验。听驯鹿人介绍驯鹿对饮用水的要求也极高,真是高贵的一种动物啊!它们头上长的那对多叉的长角漂亮极了,像会游动的树枝,不禁想到圣诞老人装满礼物的雪橇不就是驯鹿拉着的吗?驯鹿就是充满吉祥的生物!古人认为它具有神力,蒙古萨满则认为驯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驯鹿真是一种富有灵性又极具神秘色彩的生灵。如此气场强大的驯鹿却害怕蚊虫,使鹿人便常常熏烟,帮驯鹿驱蚊,优雅的驯鹿便在缭绕的熏烟旁安然小憩,那真是一幅森林里绝美的画面。

                                                              森林里的“女神”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森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的祖先原住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的山林中,从事渔猎生产和饲养驯鹿。300多年前,鄂温克人的祖先从贝加尔湖畔、勒拿河流域迁徙到额尔古纳河流域,之后便一直在深山密林里过着以鹿代步,靠游猎为生的生活。因为他们饲养驯鹿,常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使鹿人。 

       探访鄂温克使鹿部落,更不能不说说驯鹿部落的“女神”,那就是玛丽亚·索。她目光坚毅,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玛丽亚·索是一位杰出的女酋长,也是鄂温克使鹿部落的最后一位酋长,她在2022年8月离开了,享年101岁,她的一生很传奇,为她的族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大兴安岭做出了贡献,留下了美丽的传说。她一生为部落奔走,一生以驯鹿为伴。  

       1920年出生的玛丽亚·索天资聪慧,颇有驯鹿本领,长大后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了比自己大12岁的丈夫,生性要强、雷厉风行的玛丽亚·索勇敢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当家做主,不仅把家里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对族群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也渐渐成了家族的核心。靠着女中豪杰的作风,不久便在部落里建立起了威信,被族人推选为酋长,她上任的首件事便是禁止部落族人的酗酒行为。 

       玛丽亚·索在她的一生中经历过抗战时期,那段艰苦的岁月,她顽强地带着200多族人和几百只驯鹿在森林中坚守,3、4月份属于森林防火期不能生火,她们在林子里只能吃冷食,常年形成的防火期吃冷食的生活方式,玛丽亚·索一直保持到了100岁。她教族人怎样爱护山林、懂得与人分享,感恩一切馈赠,并把这些生活哲理作为传统,一代代继承下去,传承鄂温克原生态民歌,教族人采集草药、制作服饰工艺品等。鄂温克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你可以想象这种文化传承该有多难,鄂温克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里饱含了玛丽亚·索的毕生精力和心血。她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  

       鄂温克族能歌善舞,深林里传来了歌舞声,我们看到了她们激情澎湃的舞蹈在讲述岁月的山河,听到了她们如山间百灵鸟一样的歌声,如史诗般流淌。她们的民族服装古朴典雅、色彩艳丽,充满了泥土的气息和森林的芬芳,那是源自大自然的色彩、基调。饰品也是独具特色,源自山林,鸟类的羽毛、动物的皮毛、驯鹿的犄角,心灵手巧的鄂温克人都制成了独具匠心的衣裙、头饰和首饰,鄂温克族在漫长的狩猎岁月里,沉淀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我想大家都会记得鄂温克饰品太阳花吧,那么美丽灵动的太阳花,人们把它挂在胸前、家中或爱车上,就是心灵手巧的鄂温克人用动物皮毛拼制而成的,让人爱不释手,成为鄂温克族服饰中的经典符号。 

                                                             森林里的植物

       在大兴安岭的每一天都是视觉的盛宴,精彩一一呈现。这里有一碧万顷的莽莽林海、山间的云雾美轮美奂、清澈的河流九曲八弯。走在林间,那散发着淡淡香气不起眼的植物是杜香,轻轻抚摸它,更是香气环绕,还有红红的野玫瑰果也叫刺玫果,人们喜欢的红豆也正当时,俄罗斯人称它“雅格达”,林区人把它采摘下来售卖,说是抓上一小把,一起放在嘴里才好吃。的确,独特的酸酸甜甜混合型的味道是容易上瘾的那一种。据说南方的红豆代表相思,而这里的红豆代表乡愁。如今的护林员已经是林三代了,他们建设守护热爱北疆,从“砍林人”到“看林人”,依照国家对林区的生态调控举措,他们转变着自己的角色,但无论何时,他们都没有改变初心和使命,那就是守护好祖国的北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莫尔道嘎在他们的建设下更美了,林区人生活安然富足,每天生活在天然氧吧里,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6%,时而飘来的雨,使空气湿润极了,空气含氧量极高,正如当地几句话讲得好:“吃吃野菜洗洗胃,吸吸氧气清清肺”,这样优渥的生存环境让当地的人都很长寿,慈祥博爱的玛丽亚·索老人走过百年人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壮美的大兴安岭以落叶松和白桦林为主,这里保留着中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林,落叶松遍布整个大兴安岭,因此这里有“落叶松故乡”之称。大兴安岭的树木比想象中的细小,因为这里无霜期只有三个月,树木只能抓住短暂的生长期尽量争取阳光,所以在大兴安岭看似并不粗壮的树已经长了几十年,我看到一棵很粗的白桦树,据当地的朋友讲,已长了400多年。据说大兴安岭森林中有植物品类2000多种,在册的有600多种。一路行走在山林,看到了那么多的野花,一路芬芳、竞相绽放朝你微笑,有萱草花、金莲花、紫点杓兰、铃兰、溪荪等。像金莲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是养颜美容的佳品。像笃斯,纯纯的山野味道,是非常好吃的野果,制成饮料在市场上也大受欢迎。说起大兴安岭的饮品,不得不说一说清冽芬芳的白桦汁,而且听到了林区朋友讲的关于白桦树汁的前世和今生。

       早在数百年前,桦树液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当初伐木工人作业时,口渴了就以桦树汁代水饮用,也发现了它不仅好喝,还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对痛风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后来林区就做了一定的规划,定期采集一些桦树液供人们饮用。

       采集桦树汁是一件讲究时效的事情,需要集中在春季桦树返青灌浆的时候进行,采集时间持续15—20天,并且每棵桦树每天只能流淌出1—1.5斤的汁液,这样算来一棵桦树平均每年只能产出15—30斤的桦树汁,所以说桦树汁是非常珍贵的。桦树汁的采集方式是用人工在桦树杆的相关部位,以采钻的方式得到的。采集时,工人需要使用木钻在白桦树根部,距离地面50—60厘米的高处,钻进7—8厘米深的孔洞,保持1斜角孔,此时,将50厘米长的无毒塑管一端安装在树洞孔,伸进树孔3—4厘米,并用胶布封住塑管外沿与树孔的间隙,另一端接到无毒饮料桶或容器里,这样桦树汁便会流出并被收集到容器。

       林区在采集桦树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桦树的保护。人工采集只允许在经济林中进行。现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每年产量有限的桦树液变得非常珍贵。因此桦树汁在超市里很少有售卖,价格也是很贵的,总之森林里到处是宝。

       林区的朋友热情好客像这山林般朴实淳厚,让我们享受着扑面而来的温暖,不禁让我想到玛丽亚·索老人朴实的话语:“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你出去也不会带着家,如果不热情招待客人,你出门也就没人照顾你,有火的屋才会有人进来,有枝的树才有鸟落。”是啊!多么朴实又充满哲理的话啊,生活中就是这样,你热情真诚地对待朋友,朋友就会热情真诚的回报你!林区的人们已经牢记了这位慈爱老人的谆谆教导,世世代代的林区人传承着这种美德热情好客,宾至如归……每一天的席间都要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林区特色美食,山野菜制作成的各种美食味道鲜美极了,像鄂温克族的柳蒿芽羹、有一丝苦还有一丝甜,绵软入口,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味道吧!还有山野菜的饺子让大家好吃到纷纷点赞,那是由森林中生长的荠菜、蕨菜、桔梗、婆婆丁精制而成。还有轮叶沙参、苍术、四叶菜、老山芹、山韭、茗葱、小黄花菜,蕨菜炒肉丝那可是绝美的一道菜,滑滑的绵润入口,来到大兴安岭,您一定要一一品尝,山林的味道让您永生难忘。

                                                             森林与山水

       说到莫尔道嘎的山水,要先谈谈整个大兴安岭的山脉和水系。来到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的山水便拥你入怀,地势呈西高东低,分布着大量的山川河流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著名的有哈拉哈火山群、大白山、黄岗梁等。

       在莫尔道嘎境内看山,一定要到位于森林公园16公里处的山巅之上,这里有闻名的“一目九岭”。登上观景台极目远眺,茫茫林海的深邃和辽阔便尽收眼底。只见山连山岭连岭,岭外有岭,屈指数去九重山横亘其中,一览无余,“一目九岭”因此得名。阳光下山形多样,层次分明,巍峨壮观。如果在清晨,那便是群山山雾缭绕,云海茫茫美若仙境,空气丝丝甜甜,仿佛含着水珠儿,在这山水美景中便是神仙吧!你还会记得世间烦扰吗?

       龙岩山位于莫尔道嘎中东侧,海拔1000米。西坡横卧一条200米长的龙形巨石,龙头高耸,龙岩山因此得名。龙岩山上天然林茂密,花卉草药应有尽有,山前有登山甬道,山后有车行公路,登龙岩山,穿行绿色丛林,尽赏大兴安岭的森林美景。在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感受到祖国北疆的林海雪原,大山大水,一派大气磅礴。

       莫尔道嘎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北接中俄额尔古纳界河,山峦起伏,古木参天,植被丰富,溪流密布。最著名的那便是激流河了。激流河又名贝尔茨河,是我国北部原始林区水面最宽、弯道最多、落差最大的原始森林河。它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北的三望山,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也是黑龙江的二级支流,全长467.9公里。激流河流域地处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区,绝大部分尚未开发,仍保持着原始生态环境。“九曲松风”漂流游路线即选在激流河下游水阔流急地段,漂流水道全长10公里,连接白鹿岛度假村。顺流而下,犹如游览山水画廊,行舟水上,忽急忽缓。两岸山峰高低错落,时而壁立如削,时而谷开深远。

       说到大兴安岭的河流,不能不说说生长在河流中的冷水鱼,在大兴安岭河流中的冷水鱼有很多种:有稀少的野生细鳞鱼、喜欢群体活动的柳根鱼、价格不菲的滑子鱼、名声在外的鲶鱼、体格肥壮的船钉子鱼、还有被称作老头鱼的胖头鱼、昼伏夜出的嘎牙子鱼、生活在浅水区的麦穗鱼……来到大兴安岭,你若不品尝这里的鱼那就太遗憾了,或清蒸或红焖或干炸,那可都是唇齿留香,炸柳根是林区的一道名菜,鲶鱼炖茄子在林区也是日常餐桌上的美味菜肴,清炖野生细鳞鱼是极其珍贵的,肉质细嫩脂肪含量高,软绵绵的像豆腐一样入口即化,所以也俗称“豆腐鱼”。对于“豆腐鱼”的印象总是林区的朋友赠送,记得老爸在世的时候,每每有朋友送来“豆腐鱼”,老爸总是亲自下厨,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放些许盐不放任何调料,汤呈乳白色,味道鲜美极了!爸爸是个乐观幽默的人,每每烹饪的美味上桌,他都会说:“吃上割耳朵都不知道啊”!记得我儿子还在月子的时,老爸下班就赶紧回来为我炖“豆腐鱼”,提到“豆腐鱼”满满是温馨的回忆,每每想起不禁泪湿眼眶。

                                                             森林里的党旗红

       刚刚到达莫尔道嘎的时候,大家都被一个巨型雕塑震撼了,是一队林业工人抬着一根巨大原木的场景,真是壮观!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的情景,听到抬木头的号子……是啊,这就是奋斗在祖国北疆的林业工人的日常工作写照,他们勤勤恳恳建设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为国家提供着最优质的木材。如今生长在这里的林业工作人员已经是“林三代”了,他们的爷爷奶奶有的是军人、支边大学生还有当地人,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满腔热血守护着祖国北疆的天然屏障。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自1967年筹建以来,几代森工人已把这片土地打造得美丽富饶,远近闻名。在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开发建设56年来,共生产商品材1174.36万立方米,上缴利税7.8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累计实现84.46亿元。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家重诚信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杰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誉为镶嵌在祖国版图鸡冠之上的绿宝石,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卓越贡献。

      下面我就讲讲留给我深刻记忆的“绿海党旗红”,我们采访团队一路驱车沿着根白公路到达莫尔道嘎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森工公司领导统一身着白色衬衣来迎接我们,握手言欢后,我们便随他们走进了公司的党建文化广场。广场圆拱大门上写着醒目的八个大字“党建引领文化铸魂”。还有绿草坪上的展板上铿锵有力地写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就是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坚定的工作坐标和导航。公司的职工书屋非常有特色,这些书在公司党委下设的基层党组织间流动,供职工们阅读。来到莫尔道嘎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氛围,无论是书屋还是白鹿岛酒店,书屋和书法都相得益彰,翰墨飘香。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党委下设基层党组织42个,现有党员859人。多年来,公司党委一直倾力打造“绿海党旗红”党建品牌,在林区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被森工集团党委称为林区党建的一面旗帜,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信仰铸就基石,精神汇聚力量。林区开发建设初期,老一辈务林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先生产、后生活,战严寒、斗酷暑,渴饮雪融水、饿啃冰窝头,开始了扎根林海、建设北疆的新征程,谱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薪火相传、潜移默化,逐渐发展成为林区的精神和价值谱系。

       2005年,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党委在深入挖掘和凝练企业开发建设史、改革发展史和务林人精神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绿海党旗红”的宣传口号。2009年,公司党委正式把“绿海党旗红”作为党建品牌来打造,坚持思想引领、文化铸魂,总结提炼身边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不断丰富和打造“绿海党旗红”品牌内涵,提炼出“思想坚定、旗帜鲜明、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的党员形象标准,营造出崇尚进步、增强党性的人文环境,积淀了党员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在各级党组织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制度,一种竞赛的氛围,一系列优良的传统,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像接力赛不断传递,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文化力和生产力。在这种精神的带动下,企业培育出一支听党号召、忠于使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党员队伍,在林业开发建设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企业家(并获金球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刘立会,“全国劳动模范”吴云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杜仁生、孙贤录,“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吴燕,“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高慧玲等一批杰出代表,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2010年11月,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绿海党旗红”党建品牌作出“红了党旗、绿了森林、乐了群众”的批示,这一品牌成为林区一面新时代历久弥新的党建“旗帜”,一张雕刻务林人光辉岁月的历史“名片”。

       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和特色创新,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要求,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持续为“绿海党旗红”党建品牌注入新活力。党委以“红心守护绿海”为主题,先后开展了“书记创新工程”、创建“特色党支部”、“红色初心绿色使命”主题实践等活动,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大力建设基层“党员之家”,积累了诸多先进经验和做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典型成果和案例,为品牌注入灵魂、丰满形象,让“绿海党旗红”这一特色党建品牌真正实起来、活起来、靓起来,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逐步发展成为林区党建的代表和名片。

       2021年,公司党委新建集思想教育、党建文化、精神文明、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文化主题广场,创发“绿海党旗红”党建报刊,创新开展了“绿海党旗红,寻找代言人”“支部硕果工程”“党员创新工作室”等活动,树立精品意识,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党建理论成果和基层创新品牌,“绿海党旗红”党建品牌获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时代企业党建实践创新优秀成果奖”。

       2022年,公司党委围绕“全域精品、全面进步”的创建目标,全面推广“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以“党建+”为载体,在“党建+森林防火”“党建+生态保护”“党建+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生动实践中,砥砺初心使命,明确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公司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围绕自身特点打造出一批各具行业特色的党建品牌。如:“红堡垒绿先锋”“绿海深处红心向党”“践行者·党旗永红”“强党建根基耀生态红旗”“兴安啄木鸟北疆绿先锋”“绿海红帆胜利远航”“立志林海、当好先行”“北疆信息红”等,使“绿海党旗红”党建品牌从“一枝独秀”到“万山红遍”。

       这就是迷人的莫尔道嘎,读它千遍也不厌倦的莫尔道嘎,让你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哈森高娃)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