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特色养殖路 绘就林下经济新图景
■本报通讯员 代博宇
清晨,林间被薄雾笼罩,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根河森工公司开拉气经营管护中心的养殖基地里。3000只七彩山鸡、五黑鸡、珍珠鸡扑腾着翅膀,在林地间啄食青草、追逐嬉戏,时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叫。
走进育雏鸡舍,暖意扑面而来。工作人员吴振林正忙着调试通风设备,墙上的温湿度计显示着适宜的数值。“你看这鸡舍,供暖、消毒、供水系统都是按标准建的,刚引进鸡苗时,我们每天都盯着温度,保证温度在33到35摄氏度之间。”负责添加饲料的工作人员连俊明指着整齐排列的食槽说:“现在它们长大了些,白天能到林子里自由活动,吃的是虫子和青草,喝的是山泉水,长得可结实了。”
不远处,该中心主任谢凤宝拿着记录本仔细观察鸡群状态,弯腰检查地上的粪便情况。“我们从外地学了不少经验,结合林区特点制定了这套饲养方案,光饲料配方就调整了三次。”谢凤宝翻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日的喂食量、鸡群活跃度等信息。“现在每天都得巡场四五遍,一点儿小问题都不能放过。”
该中心党总支书记夏清江和员工讨论着扩群计划,手里的规划图上标注着夏季扩养区域。“我们走的是‘小规模滚动发展’的路子,春天育雏打好基础,夏天逐步扩群,秋冬就能出栏。”夏清江指着林地里奔跑的鸡群,语气里满是期待:“你尝尝就知道了,林下养出来的鸡,肉质和普通鸡完全不一样,好多人都提前打听预订了。”
在鸡舍旁,几名员工正在学习疫苗注射技术。员工张连杰笑着说:“学养殖也算多了门手艺,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多好啊!”
午后的阳光渐盛,鸡群躲进树荫下歇脚,工作人员开始清理鸡舍,为鸡群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
开拉气经营管护中心的探索实践,为公司闯出林下特色养殖新路径、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公司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和林下经济,全力培育以梅花鹿、藏香猪、特色禽类、冷水鱼为代表的养殖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员工”发展模式,加强特种养殖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开发林下特色系列产品,与森林旅游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