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内蒙古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创新联合体(森工集团)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技术服务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 赵兴祖)8月20日,第五届内蒙古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创新联合体(森工集团)、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技术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森工集团举行。
本次技术服务活动由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国家林草局森林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项目组、国家林草局大兴安岭汗马森林火灾防控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内蒙古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创新联合体(森工集团)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深化科技赋能,推动遥感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集群等技术在火情预警、态势研判、火灾扑救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森林草原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强化协同创新,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实战能力,通过装备测试、战术研讨等交流活动,优化战术战法,锻造一支科技化、专业化的森林防灭火铁军。
此次活动为期5天,参加本次服务活动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别作了题为《森林雷击火预警监测新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森林雷击火风险预报和探测预警技术与系统》《边境森林草原火灾发生规律和防控对策》《中俄中蒙边境火灾防控办法分析》等主旨报告;发布了《雷击火监测拦截系统》《森林火灾防控无人机融载车研发》《森林防火可视化通信指挥系统》研发专项成果。同时,现场观看了内蒙古森工集团森林火灾防控成果及联盟部分企业新技术装备展示。
活动期间,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还将深入莫尔道嘎、北部原始林区,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联盟换届增补会议;举行《AI助力森林防火》《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避雷设施与雷暴及雷击火点关系研究》《燃而无焰:雷击诱发下阴燃林火的动力学与防治机理探讨》等学术服务专题报告;开展额尔古纳河界河段的跨境火天然阻隔、“雷击—可燃物—地形—气候—管理”五维耦合现场研讨,并进行无人机协同灭火专项测试和装备野外测试。
据了解,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国家创新联盟成立于2019年,6年来,联盟始终秉持“自愿、创新、合作、发展”的联盟宗旨,以雷击火和边境火防控技术为主题,紧盯世界森林草原雷击火防控技术短板弱项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理论前沿,抓住最急需、最紧迫的问题开展产学研用攻关,取得了一定成果。自成立以来,联盟共举办“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技术交流活动4次;与根河、莫尔道嘎森工公司,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森工集团应急事务部、科技部等进行交流活动28次;组织相关国家及省级项目申报、启动及验收活动6次,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7项,授权发明专利及标准制定等11项;联盟成员单位已扩展到49家,覆盖了17个省(区、市),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做好新时代森林和草原防灭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