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贝尔茨
四月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西北坡的满归镇,冰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消融,阳光明媚,人们不约而同选择走向户外,去看一看蔚蓝的天空,数一数洁白的云朵,瞧一瞧沉寂的树木,听一听婉转的鸟鸣。
镇区8公里外的贝尔茨河湿地公园,成为我这个土生土长山里孩子的“新家”,驱车前行的途中使劲按住自己雀跃的心,就怕它和自己的目光一样难以控制,转瞬就会极速飞走。比起人群密集的镇区,公路两侧的积雪依旧厚重洁白,车轮反复行走的地方已经漏出黄土路面,偶尔一个水坑溅起的水花对车进行洗礼。
20分钟后,车一个左转弯,朝思梦想的贝尔茨河湿地公园管理服务区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
黑白色调的中国画般纯实木的原始风格的建筑静静地站在那里,娴静优美,高贵典雅,与山色相融,凸显人的智慧;与公路相伴,多了驿站的味道。从西往东看几个独立的建筑如同一体,风格一致,色调统一;从东往西看却是各自独立,各有千秋,相辅相成。最吸引人的是形状像大写字母M的大门,笔直的原木互相支撑,门上挂着满归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几个白色的大字。大门的右侧是综合服务楼,三层小楼建筑面积为181平方米,占据了绝佳的位置,工作人员在这里通过显示屏随时可以观测到公园内各个角落的情况。综合服务楼向西,并排着的是科普宣教中心,虽然中心正在建设中,仅有一些图片,但很快这里就会挂满动植物标本以及根雕、桦皮画等具有特色的艺术品,让来往的人们充分了解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资源种类及湿地公园保护恢复的重大意义。宣教中心再往西就是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先进的观测设备、诊疗设备可以及时对受伤的野生动物进行救助。
回到湿地大门,大门右侧一个奇怪造型的木屋让我觉得可爱极了,当我嚷着要在木屋前面照相时,同事强忍住笑告诉我:那是厕所!设计师的智慧真的太让人钦佩了,居然将一间普普通通的厕所建成猫头鹰的形状,萌的人心里痒痒的。生态厕所的北侧是一间二层楼的监测站,从外面看监测站如同用大大小小的玻璃拼接而成,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走进检测站一层有四间工作室,水质、土壤、植物、动物、风力的记录结果在这里都能找到。走上二楼是一间小型的会议室,人们可以在这里全面了解贝尔茨河在5608公顷公园范围内的形状、流速与流向!
当走过M型大门,真正进入湿地公园,一大片兴安落叶松母树林出现在我面前,如此大面积的天然母树林已经十分罕见,况且每棵树上还都挂着密密麻麻的树塔。据说兴安落叶松树籽发芽率极低因此种子价格十分昂贵。
感叹中,来到一座正在建设的水泥桥,这座桥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响琴桥”,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风吹树叶与河水流淌时发出的声音。走过响琴桥,走上深棕色的木制栈道,环境发生了变化,森林被灌木丛取代,高度密集生长的小灌木还是干巴巴的枝条,远远望去就像是直接插在雪地里。灌木丛中有野果蓝靛果忍冬、山荆子、稠李、光叶山楂的影子,他们都是林区人挚爱的野果,可以酿酒、做果酱,尤其是蓝靛果忍冬,它的果实花青素的含量是蓝莓的3倍,是一种十分珍惜的野果。
几次我被栈道两侧的树枝刮到,好像有意在吸引我的目光。看着它们矮粗矮粗的造型,我发现居然是兴安落叶松,同样为兴安落叶松,它们却因为土层下千年不化的寒冰,只能勉强生存,既无法长高更无法成材,终身将与灌木为伍,失去了乔木的挺拔。
690米栈道直接通往贝尔茨河边,距离河边大约有20米左右是一座观测平台,同事说这个安全距离,等到了雨季河水上涨,会直接冲到观测平台,看着依旧被积雪冰层覆盖的贝尔茨河温顺的像一只小猫,想象着它在涨水的那一刻变成猛虎,吞噬这河边的一切,觉得鄂温克兄弟叫它激流河真是当之无愧!
□沈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