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碳汇之路 推进绿色发展———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工作纪实

来源:
2019-06-14
      连日来,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办捷报频传,《乌尔旗汉林业局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技术路径研究》项目获得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批,项目获得人才基金3万元,草原英才补助资金16万元研究经费;《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推广示范基地被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批准建立;《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自然度调整系数研究》被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科研立项……
  近年来,乌尔旗汉林业局按照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抓住林业碳汇这个亮点,打造国有林业最大碳汇储备区,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把碳汇试点放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以碳汇产业化打造为统领,着力开发碳汇产品,碳汇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构建碳汇产业开发框架体系
  2017年7月,在林区率先成立了林业碳汇管理职能部门———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构建了林业碳汇组织管理、法人登记、碳汇产品开发技术规范、碳汇项目审定与核证、计量监测、减排量市场交易、人才队伍建设等八大框架体系。建立了林场级碳汇监测站,有专人分管碳汇监测工作,指定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林场碳汇管理,具体负责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和数据库维护,以及造林、森林经营台账的建立和更新。
                                                          完成森林经营类碳汇试点科研课题
  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类碳汇试点研究项目,是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发展科研课题之一。通过森林经营类碳汇方法学在可持续经营中的运用,尝试为东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碳资产开发和交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
  本项目2017年3月1日召开开题会议。按照《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类试点示范研究实施方案》,制定了详尽的技术路线图和研究进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碳汇办公室技术人员不断地查找文献和书籍,又先后咨询全国各地知名的林业碳汇专家,到科研机构登门请教,在反复验证和推理下,最终突破了这个技术难关,掌握了适合林业局林地状况的森林生长率计算方法。同时,他们与计量监测机构进行技术对接,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可变密度森林生长动态模型》 成功运用到课题研究中。依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受本试点项目监测时间和方法学龄组要求限制,只在中幼龄林中尝试开发森林经营碳汇产品,开发森林可持续经营碳汇项目总面积1325.74公顷,确定项目开发计入期为20年,开发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产品44305吨,年均项目减排量2215吨。确定了提高森林碳储量的合理经营密度,提出了基于碳储量的落叶松人工林龄组划分新标准。建立了碳汇产业开发试点示范的流程体系。
  2018年11月2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组织专家成立验收评审委员会,对自治区发改委立项的“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经营类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材料比较齐全、技术路线可行,数据详实、资金使用合理,填补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主开发森林经营类碳汇项目的空白,同意通过验收。
                                                            着力培养碳汇人才
  林业局以本土化实用型碳汇人才开发为目标,围绕生态建设、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实际,加大本土人才知识更新、技术提升和专业调整的力度。组建起了一支包括9大林场生产主任和技术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在内,涵盖整个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产业发展框架体系的碳汇人才队伍。让有培养前途的同志全程参与正在进行的林业碳汇项目,支持他们参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自治区举办的碳汇培训班,2018年9月林业局自主举办了第一期 《碳汇管理培训班》,专门聘请了国家林草局造林司、自治区林科院、管理局森林调查规划院的专家教授为他们进行碳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培训,使这些本土人才能迅速成为发展林业碳汇事业的中坚力量。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林业局先后与国家林业局绿色碳汇基金会、国家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中国林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设计规划院等科研和智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高端人才与产业相融,与项目对接,提升人才价值,推动事业发展。2018年12月4日,受管理局委派,包国庆同志出席了在波兰举办的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并发表了题为 《天保工程贡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旨演讲,把内蒙古大兴安岭20年天保工程的碳储量变化及应对气候变化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在国际舞台上讲中国故事,发出林区声音,交流低碳发展理念,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经验。
  几年来,碳汇办在《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大兴安岭林业科技》、《林海日报》公开发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森林碳储量评估报告》、《开发生态产品培养生态人才》、《关于呼伦贝尔森林火灾碳排放估算的建议》、《林业碳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开发路径》 等调研报告和论文近10余篇。
  “碳汇产业”路漫漫,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工作者有信心、决心在“碳汇”产业之路一直探索下去。
          □马相全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