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桦树皮艺术 传承鄂伦春文化

来源:林海日报社
2025-08-19

■本报通讯员 张学华 郭平义

8月6日上午,甘河森工公司鄂伦春族手工艺品展厅内飘散着淡淡的桦木清香。克一河森工公司30余名员工围聚在非遗传承人张玉华身旁,看她手中的电烙笔在白桦树皮上轻盈游走,焦褐色的线条渐渐勾勒出驯鹿灵动的眼眸。

“烫画要听见桦树皮的心跳,这片桦树皮是去年秋天采的,纤维韧得像鄂伦春姑娘的辫子……”张玉华边作画边说。只见她的指尖微微发力,电烙笔与桦树皮接触处腾起细烟,在她身旁的展示台上,一件《北境白桦》立体画引得众人俯身细看———层叠的桦树皮天然肌理化作林海雪原,树隙间镶嵌的鹿角雕件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

在张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克一河经营中心员工郑艳尝试着烫画白桦枝干,不一会儿,她的鼻尖就沁出细汗,说:“没想到树皮会‘说话’!刚才下笔重了,张老师说树皮用开裂抗议呢。”她展示着半成品,烫痕组成的枝丫间竟自然露出树皮的“眼睛”纹路。旅游发展中心的李雪举着刚完成的相框,笑着说:“我烙的画仿佛还带着去年秋天阳光的味道。”

在展厅东侧的“森林故事”系列作品前,克一河森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房兴伟拾起一个桦皮笔筒仔细观察着。筒身密布着细密的针脚,他轻叩筒壁说:“这是用鄂伦春传统的‘咬合缝’技艺,不用一滴胶水,真是厉害。”逆光中,针脚在树皮上投下细密的影子,宛如森林的年轮。

“小心烫!”张老师的声音打破了创作区里的宁静,只见一个女生手忙脚乱地吹着烫糊的树皮,张老师笑着递过新材料,说:“桦树皮像林区的汉子,吃软不吃硬。大家不要气馁,多加练习,就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此刻阳光透过窗户,在满桌零散的树皮材料上投下光斑,空气里树皮的香气与焦香交织。

活动尾声,员工们举着作品在“文创产品”背景台前合影,房兴伟抚过展柜里桦皮画框,鼓励着大家:“希望明年这个时候,这里也能摆上咱们克一河员工创作的作品。”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