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荒山披绿的“川妹子”

来源:中国绿网
2018-11-27

         陈荣秀,大杨树林业局唯一的女林场主任,一个把根扎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川妹子”。
        1968年冬,陈荣秀跟随部队转业的丈夫千里迢迢从四川来到大兴安岭林区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0年,为大杨树林业局的发展建设贡献了青春和力量。1993年,她被自治区授予“先进女职工”称号,1994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
        1977年8月,组织任命她为林场副主任。那时,林场职工的住房都是五、六十年代盖的土房,每逢下雨就遭了殃。她多方筹集资金,带领大家打苫草,破门窗料,维修翻盖,解决了职工的住房大事。
        1986年,她担任古里林场主任。上任后,她首先抓的工作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定下了以“营林生产、护林防火为基础,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荒山荒地造林,向多地类造林方向发展,做到宜造则造、宜改则改、适地适树,全方位造林,加大造林面积。
        目标有了,困难接踵而至。4月份,多布库尔河开河冰排如山般堆积在古里大桥下,桥被撞塌了40多米。造林时间迫在眉睫,人员、苗木、物资却过不了河,这可愁坏了陈荣秀,她就到群众中找智慧,寻办法。经过不懈努力,不到一周时间,造林人员和物资全部运到了河对岸。
        春造期间,陈荣秀每天在造林现场奔波。为了让劳累一天的造林人员吃好、睡好,她每天早早起来做好饭菜,晚上烧好开水让他们洗脸、洗脚,半夜起来往炉子里填籮子。工人们被深深感动了,连续作战20天,造林1.5万亩。辛勤耕耘,必然有丰硕的收获。几年的时间,古里林场累计营造人工林近20万亩,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1987年达99.7%,位居全林区之首,1991年人工造林郁闭成林8万多亩,1989年、1990年共间伐小杆2300多立方米,收入达40多万元,成为在林业局率先见到造林回头钱的林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工作,她不能细心地照看孩子,冬天,她有时忙的来不及烧炕,孩子冻得缩成一团,睡在凉炕上。最让她难忘的是有一年,她5岁的大儿子掉进30米深的机井里,险些丧生。对此,她的丈夫也对她有了怒气,为了得到丈夫的理解,她每次回到家,都尽可能多的为丈夫和孩子做些事,她每天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把饭做好,晚上忙家务常常到半夜。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想再让妻子因为家庭在工作上有更大的压力,最后向妻子作了妥协,心疼地说:“不管多忙多累,要注意身体,因为大家、小家都需要她。”
        1991年,组织上任命陈荣秀到库莫速生丰产林基地担任书记、主任职务。上任后,等待她的是经费紧张、机械老化、造林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劳力不足等问题,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筹措资金、维修设备,带头在造林地里建点、装卸苗木、检查造林质量,干劲仍不减当年。风吹干了她的嘴唇,水泡白了她的双脚,一个月下来,1.5万亩的造林任务超额完成了1500亩,库莫的各地块、沟岔、村屯点,到处印满了她的足迹。
        1992年年末,陈荣秀从基层单位调到了局工会任副主席职务,她把爱场爱兵的习惯带到了工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上…… (苏洁)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