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的绿荫
时值寒冬,笔者来到阿龙山林业局阿北林场育苗基地,了解明年补植补造的育苗情况。
林场副主任郭晓峰带领我们参观了育苗大棚。虽已寒冬,但在玻璃钢育苗大棚内,齐刷刷、绿油油的各种幼苗既整齐又有序。郭主任介绍了苗圃大棚的基本情况,笔者问道:“这么多树苗是怎么育养出来的呢?”郭主任指着幼苗说:“这可是下了大工夫的……”
郭主任说:“2017年冬季,苗圃职工顶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到锯材加工厂用拖拉机运输定制苗木托盘的板材100余立方米。职工在春节减少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2018年2月23日正月初七就开始截板钉制育苗托盘。天气寒冷,职工就在圃区盖起了塑料棚,里面用铁炉子来取暖解决了天气寒冷等困难,连续干了40天,共计钉制育苗托盘2万多个,为下一步育苗争取了宝贵时间。配置营养土在整个育苗过程中的环节尤为重要。为了加快工作进程,初春的育苗棚内营养土还没有化冻,职工就融化一层筛一层,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郭主任一边说一边指着地上摆放整齐的纸杯说到:“临近最佳播种期时,紧张的装杯工作也同样繁重,职工从早晨3点半到晚上7点半,中间避开了棚内最热的时间,每天工作13个多小时,没有一句怨言。为了尽量缩短时间,让容器苗能一次性出齐,职工放弃休息日,甚至找来家人、朋友加班加点进行点播工作,同时5月初在苗木生长期开始前对棚里空杯进行补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阿北林场又增援60余人,加班加点,用一周完成了补植任务。从今年5月11日开始,职工每天工作多达10几个小时,连续16天,共计完成培育西伯利亚红松容器苗243万株,樟子松100万株。9月12日到15日,职工集中把明年育苗的营养土运输到育苗棚内,共计运送营养土150车次,为明年育苗工作作出充分准备。” (陈丽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