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话养生 中医眼中的白露养生之道
于艳丽
白露(公历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而成,故而得名“白露”。在中医理论中,白露时节的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有着独特的影响,了解并遵循相应的养生之道,有助于我们安然度过这个节气。
一、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与人体变化
白露过后,阴气逐渐加重,清晨时分会有丝丝凉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中医认为,自然界阳气在此时开始收敛,阴气逐渐增长。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开始由体表向体内收敛,此时若不注意养生,人体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引发各种疾病。
二、白露养生的中医原则
1. 养肺润燥
白露时节,燥气当令,最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因此白露养生应以养肺润燥为重点。可通过饮食、起居等方面来滋养肺脏。饮食养肺: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蜂蜜等。起居护肺: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伤肺。白露过后,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颈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睡觉时可适当增加被子厚度,避免着凉。
2. 健脾祛湿
虽然白露时节气候逐渐干燥,但由于前期雨水较多,湿气仍可能在体内残留。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胃功能虚弱,容易导致湿气内生,引发身体不适。因此,白露养生还需注重健脾祛湿。
饮食健脾: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白扁豆等。
运动健脾,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湿气排出。可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气血,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3. 调节情志
白露时节,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万物开始凋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抑郁等情绪。中医认为,情志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不良的情志会损伤脏腑功能。因此,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三、 白露时节的饮食禁忌
1. 忌辛辣油腻
白露时节应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体内的燥热,损伤肺阴,不利于养肺润燥。
2. 慎食生冷
虽然白露过后天气还未完全转凉,但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湿气内生。
总之,白露时节养生至关重要。通过遵循中医养生原则,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进行全面调养,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应季节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白露养生,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节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