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常识

来源:
2017-08-03

   一、什么是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饮酒过量后引起的以神经症状为主的急症。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一般分为急性中毒及慢性中毒,后者带来的伤害为蓄积性,如酒精依赖、精神障碍、酒精性肝硬化及诱发癌症(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肝癌)等。

      二、酒精的代谢和中毒情况

      饮酒后的酒精约20%在胃内吸收,80%在十二指肠及小肠吸收。酒精的中毒量和致死量因人而异,中毒量一般为70-80克,致死量为250-500克。影响因素主要是:胃内有无食物、是否食入了脂肪性食物、胃肠道功能、人体转化及处理酒精的能力等。

      三、过量饮酒的危害有哪些?

      过量饮酒可以造成:1、胃炎,2、溃疡病,3、酒精性肝损害,4、皮肤:酒精是血管扩张剂,机体过分散热造成体温过低。

      过量饮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受抑制,酒精是脂溶性的物质,可迅速的透过大脑中枢神经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酶,使皮质功能受抑制,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最后抑制延脑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呼吸中枢麻痹是重症致死的主要原因。

      四、急性酒精中毒的形式有哪些?

      急性酒精中毒有三种形式:普通醉酒、病理性醉酒、复杂醉酒。

      普通醉酒,就是饮酒后出现的急性酒中毒状态。醉酒的发展决定于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的浓度0.5g/L,出现微醉、欣快,这时眼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受到影响;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升至1.0g/L以上时,表现为举止轻浮、情绪不稳、激惹易怒、感觉迟钝、步态蹒跚、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现;血液中的乙醇浓度2.0时,平时被抑制的欲望和潜藏的积怨都发泄出来,表现为行为粗暴、滋事肇祸;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的乙醇浓度3.0g/L时,表现为说话不请、呕吐、烂醉如泥;当血液中的乙醇浓度4.0g/L时,则出现全身麻痹、进入昏迷状态;当血液中的乙醇浓度05.0g/L时,可直接致死。不是每个醉酒者发展过程都会如此界限分明的,还取决于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

      病理性醉酒特征是小量饮酒引起严重的精神失常。对酒精的耐受性,往往在少量饮酒后即出现谵妄或朦胧状态、攻击性行为、紧张恐惧、痉挛发作。一般发作持续数小时或一天。

      复杂醉酒通常是脑器质性损害,如颅脑损伤、脑炎、癫痫或严重脑功能障碍,智力障碍、人格改变等,其复杂性在于除一般的醉态外,意识障碍明显,表现为兴奋躁动、暴力行为、持续时间往往仅有数小时,事后对发作经过完全丧失记忆,或仅有零星记忆。

      五、急性酒精中毒的处理办法?

      对轻度中毒者,催吐,注意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观察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如无特别,休息即可自行康复。

      如出现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躁的现象,应立即送医院救治。严重者会出现烦躁、昏睡、脱水、抽搐、休克、呼吸微弱等症状,应该从速送医院急救。

      六、解酒的误区有哪些?

      喝醋,饮酒后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增加,同时促进胰液产生。此时喝醋,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会刺激胃粘膜,减少胃酸分泌,在醉后大量喝汽水,可能会造成胃和十二指肠出血。

      浓茶,浓茶和酒两者合在一起会大大加重心脏的负担,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因此心脏有疾患者切忌饮浓茶。

      七、什么是双硫仑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呕吐、出汗、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八、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拉啶、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

       作者简介:   王蒙主任医师,现任急诊医学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内蒙古医学会急诊急救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急诊急救质控中心常委,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理事,内蒙古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曾先后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专业特长:对于急诊急救、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毒抢救上有很深的造诣。能独自处理较复杂的疑难病例,开展功能性神经外科及微创外科手术,擅长开展各种颅脑损伤及颅内肿瘤手术,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