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准确的核磁共振

来源:
2017-08-10

        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包括人体在内,所有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在不停旋转,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是带电的,带电的物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磁力,正常情况下每个原子的磁力是微乎其微的,而在外加磁场和射频的作用下原子核会形成同一个方向的磁力,继而释放能量,不同的组织释放出的能量不同,我们通过计算机采集这种能量,并将它转成图像,这就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简单原理,其实真正的成像原理远比这个复杂,但整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并不产生任何的辐射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核磁共振也叫磁共振,就是为了避免广大百姓对核磁共振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磁共振的优势和应用可以从原理解释,第一个优势是没有辐射,对人体无害;第二是可以多参数、多角度的成像,可以分析任意层面、任意部位的组织成分;第三是无创,也就是不打造影剂的显示人体的血管。尤其是3.0T的磁共振更是如此,可以非常敏感的显示任何细小的病变,特别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软组织系统,细说就是头、脊柱、子宫、卵巢、前列腺、肌肉组织等,也可以包括骨关节和肝脏,由于所有的病变都是成分的改变在密度改变之前,因此可以发现早期的各种病变,为临床治疗时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核磁共振室医护人员每天对数百个病人的每一张片子、每一幅图片认真去看,才能得出一份精确的报告。为林区百姓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真正的使林区百姓实现大病不出门。

        目前国内磁共振设备按照磁场强度分为三个档次:3.0/1.5/0.5以下,T就是特斯拉的简称,是磁场的单位,3.0T磁共振是目前市面上最高端的设备,包括协和、301医院在内都是有几台3.0T和几台1.5T的设备组成的,这三个档次的设备的成像效果和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因为图像的信号强度跟磁场强度是成正比的,很多病变只能在3.0T设备上才能显示,也有很多项目只有在3.0T设备上才能开展,同样的,CT设备也分为64排以上、64排以下和16排以下三个等级,现在的CT都是螺旋CT,这个排数就是指探测器的宽度,就是球管每转一圈所能扫描的宽度,所以排数越高,扫描的速度越快,辐射剂量越小,图像的层面更薄。内蒙古林业总医院的磁共振和CT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磁共振适应的人群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头痛、颈椎病、腰椎病的患者,肝胆系统、生殖系统有问题的患者等。但急性外伤怀疑骨折、出血的、想做心肺、胃肠检查的这些都不适合做磁共振,应该选择CT或者X光片的检查。另外,由于磁共振是在强磁场中进行检查,有心脏起搏器、心脏支架、动脉瘤夹等金属植入物的,不适合做,由于磁共振检查时间比较长,而且抢救器材不能带进扫描间,一些特别危重的患者也不适合磁共振的检查。三个月以内的孕妇,没有特殊需要,也建议不要做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人对磁共振感到陌生,因为检查过程中空间比较狭小,噪音较大,导致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其实只要了解磁共振的原理,做好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就可以避免产生紧张的情绪,影响检查的效果。

       作者简介:王斌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学影像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常务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呼伦贝尔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影像专业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现代医学影像学》《实用影像学技术与临床应用》,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4项,其中科研项目《3.0T功能性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创新奖”和“内蒙古科技厅科技成果奖”。

        专业特长:对全身各系统的磁共振扫描和诊断均有较深的造诣,擅长磁共振波谱和扩散的研发和分析工作。开展了多项MR扫描及诊断的高新技术,尤其擅长神经系统的MR诊断,并熟练掌握高场强MR的各项新技术。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