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不速之客

来源:
2020-08-14
     李春红
      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哪一天,办公室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那天,在我抬头看向窗外时,突然发现办公室最上面的窗框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绿豆大小的瓢虫,当时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窗户是封闭的,完全不知道它们是从何而来。
      “瓢虫是益虫,是蚜虫的天敌”,这是我对它们全部的了解,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点的常识,使我最初看到它们时,尽管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但还是忍住了没对它们“下手”。
      起初瓢虫们一直活动在窗户的最上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慢慢长大,活动领域逐步扩大,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它们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几只胆大的瓢虫从上面的窗框爬到下面的窗台上,更有甚者飞到我的办公桌上,徘徊在书报之间,还有的爬到电脑显示屏上,与我一起浏览网页。如果有同事来我办公室,瓢虫们也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几位美女同事都曾被它们的“热情”吓得花容失色。
      看到瓢虫越来越肆无忌惮,有同事建议我喷药,杀死它们。想想世间再弱小的生命都有它生存的权利和求生的欲望,瓢虫的生命只不过这么短暂的一季,而《太上感应篇》中的那一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的垂戒,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我实在不敢对它们下此“毒手”。
      我一直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们以什么为食,因为我养的花上没有蚜虫。令人费解的是,它们也从不光顾我那几盆枝繁叶茂的盆栽,活动的主要阵地依旧是窗户。待气温渐渐升高,长到黄豆大小的瓢虫集体出发,回到大自然去执行它们“杀敌”的使命。到9月份气温下降,凯旋归来的瓢虫继续占领以往的阵地,并在此繁衍生息,壮大队伍。11月份天气变冷后,成体瓢虫陆续死亡,在寒暑交替中完成生命的轮回,幼虫则隐匿过冬,养精蓄锐,等待下一季新任务的到来。
      就这样年复一年,对它们我从最初的恐惧、生厌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它们也坚定执着,认定了这个“家”,每年如期而至,连续多年,从未失约。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