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条森林铁路(下)
(接上期)
1954年夏,根河林业局建局之初,即由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牙克石建工局承担好冷(好里堡——冷布露)线修筑森铁线路的任务,由国家拨款,每公里造价3.5——4万元。施工作业大部分为笨重的体力劳动,工人使用铁锹、土篮、十字镐等原始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在“长官意志”的指挥下,搞的是“人海战术”。当年秋季雨水很大,有5名建工局职工连人带马被洪水冲走,他们是第一批为根河林区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人。
当时,千名筑路大军奋战在人迹罕至的山谷、密林中,筑路大军热情万丈,为了林区建设修好路,工人们一土篮一土篮往路基上填土,道路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8月的天气,早上蚊子,中午瞎蠓,晚上小咬轮流不停地袭击。白天热,晚上冷,而切林区的8月多雨季,在这个阴雨的季节,工人们住在帐篷里,睡小杆铺,铺底下积着雨水,铺的是小毛草,工地干部、工人都在一起住,晚间睡觉不脱衣服,头枕一截木头睡觉。当时大家还不习惯,后来枕木头睡的很舒服。吃的是玉米面窝窝头加上卜留克咸菜,由于玉米面是冬季运来的,经风吹雨淋。出现霉味儿,但也不得不吃。为祖国建设及早送栋梁之材,工人们始终保持着乐观情绪,“咱们工人有力量”,是大家每天干累了后必唱的曲子,目的是缓解疲劳。一下班,帐篷里就充满了笑声,工人们有下象棋的、有打扑克的、有说笑的,真是苦中有乐,乐在筑路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为冷线铺轨32公里的任务。
好冷线森铁修筑有干线(设计为永久性线路,路基质量较好,有养路工,对陈旧设备及时维修)、支线(在干线上分出去的线路,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4——5年,一般线路较短,路基也差一些)、岔线(是一种季节性使用的线路,修建比较简陋)共170公里,其中干线48公里。为轻轨铁路,轨距为762MM。其间有三个车站,被称为12(当时命名为红旗车站,但人们还是喜欢简称为12)、32(肯盖里林场)、42(冷布露林场),因其与好里堡距离公里数命名。
铁路修好后,国家从黑龙江田胜森铁、双鸭山森铁和内蒙古阿尔山森铁调进工务、车务、机务技术人员200余人,双鸭山来的最多,有100余人。这些人大多是段长、站长和技术员。开始进行生产运输。按车次发送,1、3、5、7、9单号下行,从好里堡出发,2、4、6、8、10双号上行,回好里堡。实行行车换路牌制度,即从好里堡发车时,好里堡车站值班员要给发出车辆一个路牌,允许该车辆在好里堡——12车站之间运行,到12车站后,12车站值班员再发12车站——32车站路牌,依次类推,没发给路牌不准行车。1956年差一点出了一次特大事故,一个姓金的司机在12车站没要路牌就直接开过去了,在16公里处发现上行有车过来,幸亏两边都发现了,紧急制动,相差200米时停住了。这是最悬的一次,以后汲取教训,按章办事,也就没发生什么特别大的事故,当然,脱轨、颠覆等事故也发生过。1956年6月,张有先进包车组就机车保养取得的经验在林区政工会议上进行交流。1958年5月,好里堡林业局成立,好冷线森铁划归好局管辖,1962年8月,好里堡林业局下马合并入根河林业局,又回归根河林业局管辖。
1956年,林区开始筹建根河森铁管理处,并开始设计建设根萨(根河——萨吉气)线森铁线路。刚修筑完好冷线的牙克石建工局转到根萨线施工,使用砂石道碴和14×15厘米的枕木修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建成线路123.75公里、道岔118组、桥梁50座、涵洞61个、明渠75处。并由林管局工程公司施工架设了70公里的通讯线路。(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