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林区蓝图的林业设计院

来源:中国绿网
2017-07-26

  1957年,队员们赴阿里河承担起森铁主干线75公里、支线150公里的勘测和伊图里河、阿龙山、牛耳河40多公里的公路勘察设计任务,勘测队员自备劳动保护用品。
  1958年春,设计公司集中6个线路队共100多人,在克一河、金河、根河、满归、吉文和绰尔林业局同时展开勘察设计。一年完成各开发局的道路勘察设计共1500公里。
  1959年春,林业设计院接受林业部的指令,30多人赴江西省赣南林区支援开发建设。历时3个月,完成赣南林区第一条森铁运输干线70公里、支岔线60公里的勘察设计任务。受到林业部的表彰。同年的春秋两季,分别完成了莫尔道嘎线路勘测200公里,安格林勘测300公里。由于勘察设计时标准偏低,于1960年春又按新的勘察设计标准进行复测。两年内共完成1000公里的设计任务。
  1965年冬,根据国务院开发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决定,林业设计院派出以副院长兼总下程师郑凤鹤为领队的6支线路队,近200人的队伍参加了林业部组织的开发新林区“大会战”。承担了加格达奇地区、塔河、阿木尔、古莲、西林吉和图强林业局的勘察设计任务。
  1966年初,勘察队员们头戴狗皮帽,身穿大皮袄,脚穿毡疙瘩,牵着马驮子,赶着马爬犁,从阿里河把帐篷、粮食、蔬菜、炊具、行李、炉具等生活用品和勘察工具仪器等物资,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运进去。在几百平方公里荒无人烟的“运输线”上,只有勘察队员顶风冒雪、来往穿行的身影,夜以继日地连续奋战了3个多月。
  同年1月6日,郑凤鹤和第一次出外业的大学生刘庆儒在踏查途中走失,在林业部罗玉川副部长的指挥下,组织1000多人在大兴安岭地区方园几百公里展开拉网式寻找。林业部和国务院派出直升飞机,配合地面,连续寻找了7天7夜。当找到他俩时,年近50岁的郑凤鹤和年仅23岁的刘庆儒躺在冰冷的雪地上已奄奄一息。经过紧张的抢救,他们战胜了死神,坚强地活了下来,创造了7天7夜靠吃冰雪活下来的纪录。郑凤鹤左脚的4个脚趾冻伤后致残。
  1966年6月26日,林业勘察设计院周景文等8人为大兴安岭新林区开发,在塔河渡河时遇难,后被追认为烈士。
  在这次“大会战”中,林业设计院完成了800多公里的线路勘测任务。受到国务院和林业部的通令嘉奖,被誉为“一支敢打敢闯的勘察设计大军”,闻名于全国林业系统。
  1967年,受林业部的委派,林业设计院3个线路队前往陕西的秦岭林区,支援洋阳、甸阳、太内和犹县林业局的开发建设,年内就完成线路勘测近千公里。同年,2个线路队去四川西昌,为解决四川的木材外运问题,勘测了600多公里的道路。
  1973年,设计院又一次被林业部派往江西和陕西,再次为赣南林区和秦岭林区完成线路勘测500多公里。改变了山高坡陡只靠水路运材的条件。同时也积累特殊地段公路勘察设计的经验。同年7月,林业部指派设计院道路勘测设计队支援新疆天山林区的勘察设计,包括总体规划设计任务。由于当时设计队伍都在南北林区转战,在抽不出设计人员的情况下,派出了由5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赴新疆天山林区,指导了道路和总体规划的勘察设计工作。
  1974年至1983年,设计院6个线路队分别在满归、阿龙山、莫尔道嘎、金河、免渡河、柴河、得耳布尔、阿里河、绰源、绰尔、克一河、乌尔旗汉、库都尔、图里河、伊图里河、吉文16个林业局进行勘察设计。共完成道路勘察设计2000多公里。其中莫尔道嘎13支线经林业部批准为特级公路,路基宽10米,是设计院第一次承担的林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这项设计获国家建委表扬奖和林业部优秀设计二等奖。1979年,岩加防火公路获林业部优秀设计二等奖。1981年,设计院设计的阿木尔林业局公路20支线,获林业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1982年4月12日,道路队工程师张殿阁带领两名青年工人张喜臣、关宏到绰尔林业局13支线去选线和草测,途中与黑熊相遇。走在前面的张殿阁被猛扑过来的黑熊一掌打倒,随后黑熊坐在他身上用爪乱抓,用嘴乱咬。张殿阁凭着清醒的头脑,用手中的镰刀猛砍黑熊,使黑熊受重伤落荒而逃。但张殿阁却全身18处严重受伤,当夜被送回林业中心医院抢救脱险。
  1984年,林区公路的勘察设计已处饱和状态。为使道路设计走出危困,在立足林区、面向呼盟、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经营思想指导下,笫一次承担了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的城市柏油公路的勘察设计任务。这标志着由林区等级路向城镇柏油路勘察设计的一次跨越,代表着技术含量从砂石路向柏油路设计的提高。
  (王宇新根据史料整理)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