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林海北部的璀璨明珠
“刚建局时各站点条件太差,没有电,吃水要到河套里拉冰块,冬天屋子四处透风,炉子不敢断火,两个人轮流换班成宿烧炉子。”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的“资深”管护员,孙金河谈起过去的经历时,抑制不住地发出感慨。
北部原始林区生态功能区由奇乾、乌玛、永安山三个未开发林业局组成,总面积94.77万公顷,森林90.03万公顷,湿地3.0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36%,年平均气温-5.5℃,是中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纬度最高、地域最冷的泰加林原始林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完整的植物群落,北部原始林区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前沿阵地,在维系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储存大量碳物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护好北部原始林区这片珍贵的森林资源,199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该区域实行封闭保护;1998年,按照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强化北部原始林区封闭管理措施,1999年组建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负责实施封闭管护。
面对地域广、责任重、条件差、保障弱等诸多困难,建局19年来,管护局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严抓严管,坚持“生态为本、发展为重”,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推进“管住”向“管好”,“看护”向“保护”转变,全力扼制雷击火、病虫害等“天灾”,严厉打击采金、盗猎等“人祸”,不断提升生态保护建设水平,积极谋划长远发展举措,努力改善职工生活与工作条件。
如今,各管护站地面全部铺上了淡青色的地板砖,墙壁四周更换了实木墙板,每个站点全部配备了充足的太阳能蓄电设备,照明全部是LED节能灯,厨房有液化气灶、抽油烟机,并为管护站打了深水井,增添了热水器,实现了站点可以洗热水澡的巨大转变。“今年我们新添了节能锅炉,冬季取暖主要靠煤炭,为了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各站配备了一氧化碳报警器,可以说站里的条件比有的家庭条件还要好。”谈起现在的工作条件,站员郑宗利脸上都是自豪的神情。
随着林区改革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陆续推进,管护局从局址到远山站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下办公场所清新优雅,干净整洁;院落绿地如茵,彩蝶争舞,亭台广场错落有致,文化展示寓意丰富;新建的公寓温馨别致,舒适便捷。远山站点在员工们的精心营造下,一改往日陈旧简陋之容颜,一座座造型别致的木刻楞站房如同深山中“别墅”,曲径幽深之处,黛墙红瓦掩映于苍松翠柏、绿树花海之间。房前屋后的小景观倾注了职工们无数的奇思妙想与“爱站如家”的深深情怀;文明严格的执法服务,诠释了务林人对这片绿色的忠诚与眷恋。
他们十多年如一日,以山为家,以林为伴,以苦为乐,以绿为荣,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最北端的土地上谱写壮美绿色乐章。
本网见习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