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林场环境的华丽转变
说起“改革开放40周年”,大杨树林业局乌鲁布铁林场党支部书记孟阿娟感慨万分,“40年来,林业职工生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增强了...”
孟阿娟是大杨树林业局乌鲁布铁林场党支部书记。地地道道的林二代,她出生在林区,对林区的一草一木和父老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可以说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林区的巨大变化。
她曾经对笔者讲过“有一次为了赶时间,从林场到局里交工作,她跟爱人足足骑了三个小时的摩托车,道上坑坑包包、尘烟障目,到地方时已经灰头土面...”从乌鲁布铁林场到大杨树仅24公里,如今,修通柏油公路以后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目的地,并且从林场门口直接打个出租车就能出行,如果碰上雨雪天,还能直接做火车走,火车站离林场都不到500米。“自从住进这栋大楼开始,无论职工吃、住、行,哪哪儿都方便啦...”孟阿娟书记兴奋的对笔者说。
200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始了连续2—3年的“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活动。借此机会,2011年乌鲁布铁林场盖上了1120㎡的三层楼,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变。新楼里车库、仓库、锅炉房、会议室、乒乓球室、档案室、职工宿舍、食堂、厨房、餐厅、卫生间、办公室、室外阳台等样样齐全;林场院子里有人工小湖、凉亭、湖上栈道、民族特色雕塑;当时还对场区庭院、道路进行了硬化,在办公楼周围栽植了樟松、云杉、乔灌木等绿化树木3000余株。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林场整体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职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起初,乌鲁布铁林场位于乌鲁布铁镇西北角,位置偏远,500余平米的几件平房,房间少,职工多。到冬天时,为了热乎大家都挤在一个屋子里办公、就餐。到夏天时,房子还漏雨...”乌鲁布铁林场老职工董双福说。
林场职工蒋景武说,“以前的职工宿舍里全是上下床,晚上睡觉谁翻个身,床就嘎吱嘎吱响,还来回晃悠...”
“以前的老林场宿舍老鼠可多了,半夜睡觉时,都能在床头上到处乱窜...”曾经的舍友田娜每每看到被老鼠啃噬得一块块小洞的床单就指着给笔者说。
现在的林场位于111国道旁边。交通方便、设施齐全、干净整洁。三四个人一个屋,屋里有电视、WiFi,每个人一张一米二的大床,结实、宽绰、舒适。
林场大院里夏天还种了郁金香、沙棘、苹果树等花草果树。大楼后面还有个菜园,夏天职工自愿种点黄瓜、土豆、辣椒等蔬菜,不用买菜都能自给自足。林场前面人工湖里,职工集资养鱼,不仅随时能吃到鱼,还能垂钓陶冶情操。
由于林场大楼外形独特、华丽,大家都说像极了“欧式风格的别墅”。并且来来回回路过的人,总在半道停留,到林场院里欣赏风景。还总问起职工“这是哪家公司老板的别墅呀...”
为了提升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充分展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共建,林业局还投入大量资金,在林场院子里修建了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方便职工锻炼身体,丰富业余生活。
现在来回路过,总看到林场院里一排排汽车整齐停放、一帮帮职工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欢声笑语的聊家常...
夏天时,有些职工特意多交伙食费一连几个月在林场食堂吃饭,说是“林场的饭菜都比较绿色,吃着放心...”。
而这一切仅仅是林区的一个缩影,环境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林场在林区处处可见。改革开放40周年来,林区整体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嬗变。这变化实实在在,能看得见、摸得着,使职工群众有了满满的收获感、幸福感。(乌日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