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账本”写满百姓幸福
改革开放40年,绰尔林业局的“民生账本”越来越厚重,“百姓红利”越来越丰盈。一个个民生指标、一幅幅民生图景,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举措,为职工群众的生活不断添加“幸福砝码”,幸福生活就像春风甘露洒向千家万户。
近日,记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民生变化”主题,深入绰尔林业局老科协进行采访。谈起民生变化,那些战天斗地、为林区开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前辈们兴致盎然。在他们眼里,变化翻天覆地、幸福无处不在,简直是数也数不清、道也道不尽。
“将近70岁的人,既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改革开放40年来,从国家到地区、到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确是深有感触。”绰尔林业局老科协会长张根深回忆起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的苦日子。“1960年夏天来到绰尔,当时没有房子住,领导照顾我们,将林场会议室间壁起来,半截儿会议室供三家住,搭一个锅台轮流做饭,条件真是艰苦!后来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板夹泥住房,几块板皮钉在一起就是门,窗户糊上一层窗户纸,刷上豆油,很怕被风刮坏了……现在多好,住进了温暖明亮的楼房,生活条件好了,衣食住行好了,天天琢磨的就是怎样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张根深感慨地说:“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养老晚年,一切都得益于我们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采访中,张根深讲述了一个对他触动很深的故事。在林业局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那一年,去看望生病朋友的时候,街坊邻里围坐一起聊天。“一分钱也不用拿,就给免费修房子、盖仓房、夹杖子、建厕所……共产党可真好!林业局可真好啊……”一件件“贴心棉袄”般的民生做法,顺应了群众所盼、满足了群众所需、化解了群众所忧,引起当地群众一片赞誉。
张根深说:“那次真是深有体会,虽然退休了,但作为一名老党员,听到来自第一线、最基层的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对我们党、对我们林业局的感谢话语,真的很高兴,林业局确实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了心坎儿上。”
聚焦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增收难等民生难题,绰尔林业局推出一系列民生举措,化作了人们脸上的笑和心头的暖。80岁高龄的退休老干部王文精神矍铄,谈起变化,满脸喜悦。“林业局在民生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收入、住房、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处处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着巨变。住房改善后,我们老两口儿住8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在自己家院里就可以骑自行车,夏天园子里还能种青菜,这么好的日子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还有古营河、一支沟、敖尼尔林场那些特色突出的旅游景点,都是林业局的致富法宝。最难以想象的就是林业局的碳汇产业,‘卖空气’都能给林业局增加一笔收入,谁能想到啊!”
退休职工张景坤补充道:“刚上班时,我的工资是38.61元,现在已经达到3900元。在职职工工资更是年年涨。改革开放前,粮食都不够吃,人们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天当中至少有一顿饭是拿土豆当主食。现在想吃啥买啥,想穿啥穿啥,一个是兜里有钱了,再一个市场商品也丰富了。”
“现在过得就是神仙般的日子!尤其是棚户区改造后住进了新楼房。吃完饭遛弯儿、跳舞、扭秧歌、打乒乓球、下棋、打扑克、打太极……各种场所、各种玩儿法,我的乒乓球友中年龄最大的80岁,精神状态特别好!原来健身穿白鞋现在都穿彩鞋,哪个新鲜穿那个,哪个漂亮穿哪个……”55岁的李秀凤说起话来像一只欢快的百灵鸟,她的退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幸福洋溢在她的眼神中、笑容里,很快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句句话语,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记录着绰尔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和践行不辍的惠民足迹;丰厚的民生账本、生动的民生答卷,晒出了绰尔职工群众舒心如意的幸福生活…… (张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