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沂蒙情 共聚谋发展

来源:绿网
2019-05-31
       5月7日至10日,由中国报业协会、山东省报业协会、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中国报业发展大会暨中国报业协会五届五次理事会在临沂举行。会议以“全媒新时代、发展高质量”为主题,立足当前报业发展实际,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同心同向,助力中国报业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央各媒体、各行业报,各省报业协会、各省级报业集团和部分市级报业集团等近300人齐聚临沂,共谋新时代报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大计,共同感受临沂市在沂蒙精神弘扬、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物流科技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林海日报社作为中国报业协会理事单位派员参加,并作为百名社长(总编)采风团之一,同与会人员共同走进临沂,感受沂蒙精神,见证临沂发展,传播临沂故事。
       山水临沂 沂蒙精神永不落
       临沂,感动中国的红色热土;沂蒙精神,沂蒙革命老区的精神标识。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南邻苏北。现辖3区9县3个开发区和1个旅游度假区,其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156个乡镇(街道),3990个行政村(居),1161.9万人,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ー,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强调,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沂蒙人民坚持不懈地传承、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奋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临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上世纪80年代,临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8个连片重点扶贫地区之一。临沂地委、行署提出,要用沂蒙精神作支撑打响老区脱贫攻坚战。沂蒙人民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没有“等、靠、要”,而是用更加开放的思想意识和更为强烈的率先发展愿望奋勇当先。到1995年底,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临沂人民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老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3年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同步突破1000美元,2004年成为全国首个生产总值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革命老区城市,2006年首次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名单,入选2008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
       党的十八大以后,临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这对弘扬沂蒙精神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临沂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掀起新一轮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的高潮。设立正县级沂蒙精神研究中心,明确提出把临沂打造成沂蒙精神“研究的聚集区、践行的先行区、弘扬的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把沂蒙精神的弘扬渗透到各个领域,连续5年举办高端理论研讨,把沂蒙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政治生活的必修课,依托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每年培训干部4万多人,选派7686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发展……
       沂蒙精神成为来自于实践又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精准脱贫,获评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生态文明,被评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现代物流,加快推进商城国际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连续4年上榜中国百强城市,目前综合实力列全国第42位,临沂成为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一面旗帜。
       牢记嘱托,让沂蒙精神始终激荡。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创造光辉历史的一大法宝,也必将成为临沂人民开辟未来的强大动力。
       大美临沂 革命老区的崛起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初夏时节,临沂商城处处呈新景:一条条现代化智慧物流网络联通世界、商通天下;一场场大型展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 一处处重点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一项项改革创新顺利推进……
       充分发挥“一城引领”作用,创建国家内外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中国物流科技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坚持电商化、国际化、集约化“三化并举”……围绕一个“干”字,聚焦一个“实”字,沂蒙精神“孕育”的商城临沂,正焕发着加快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临沂人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大力发展商贸市场,在基础条件并不优厚的情况下,建起了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商城,成就了今天“北有临沂,南有义乌”的全国商贸市场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试问,临沂这个革命老区的崛起,底气何在?
       ———老区名城新面貌。临沂古称琅琊郡、是东夷文化重要发祥地,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身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始终是推动临沂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目前临沂已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被授予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温泉之城、中国金刚石之都、中国食品之都等称号。
       ———产城融合新高度。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现代产业正在崛起。实施“三引一促”、启动“二次创业”,引进精英人才,新型工业化战略成就了临沂经济的跨越腾飞,成为全国第29个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的地级市。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717.8亿元,增长7.3%。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产自临沂”走向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着老区人民的小康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新常态,造就了醉人的“沂蒙蓝”。
       ———互联全球新商机。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交会点,高速成网、近海临港,拥有“中国第一市场集群”,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布达佩斯、瓜达尔港、卡塔尔等9处“海外商城”逐步落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地开花,国际工程物资集采集供渐成规模,全功能临沂国际商贸城加速建设。临新欧、临满欧等10多条国际国内货运班列常态运行,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临沂港、综合保税区高效运营,国际物流分拨调运中心正在形成。迅速崛起的会展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源源不断地为临沂商城国际化注入新活力。
       ———全域旅游新风景。穿越千峰凝翠的蒙山,感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畅怀。登顶天上王城,领略岱崮地貌的稀有与独特。泛舟碧波荡漾的沂河,尽享城水相依的美好。竹泉村、柳琴戏、养生温泉、美味盛宴…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沂蒙风情。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沂蒙胜境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全城旅游的绝美画卷。
       钟灵毓秀的文化古城,精神永续的红色圣地,生态宜居的北方水乡,面向未来的活力商都……从革命老区到现代新城,临沂积极挖掘和打造“四新”,城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共享大美临沂新生活,而不变的是缔造者们立足新时代,继往开来、鮸力同心的开拓奋进。
       临沂无孤 播撒人间大爱
       巍巍蒙山之巅,潺潺沂河之畔。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本应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欢声笑语中,但生活的意外却让他们过早地感受了悲欢离合,尝尽世间冷暖。
       但是,他们并没有被遗忘。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照亮了孤贫儿童惨淡无助的光景,坚定了孤贫儿童奔向美好生活的信心,成为临沂地区广为传颂的段段佳话。
       以爱之名,爱心在这里萌芽。说起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徐军这个名字,临沂人并不陌生。作为一名浸润着沂蒙精神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2018年4月19日,山东君发集团董事长徐军发起成立了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他亲自担任团长。
       徐军与公益结缘于2003年的冬天,刺骨的寒风肆虐地吹着,在沂南县一间简陋的房屋里,一名8岁多的小男孩正趴在一个破旧的凳子上,用满是冻疮的小手认真地写着作业,不时哈口气暖暖手又继续写。这一幕,让这个坚强的沂蒙汉子落泪了,他不曾想,竟然有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更难得的是孩子不屈的学习精神,他既心痛又心酸,暗下决心,要帮扶这群孩子。
       从此以后,徐军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救助大病患者、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徐军的影子。每年,他都拿出企业三分之一的利润来做公益。精准扶贫46个村、资助1.5万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及留守儿童、资助1000多名困难大学生、资助重大疾病患者450余名、赠送1.7万多辆轮椅、帮扶困难老人1.2万多户、捐助4万床棉被和2000件棉大衣、举行40余场大型公益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
       这一串串的数字,彰显的是徐军对公益事业的执着。他的爱心像大海上的浪花,荡起幸福的涟漪。
       “本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服务团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徐军和他的团队真是帮政府排忧解难,徐军也真正发挥了公益‘领头雁’的作用。”临沂市关工委主任朱绍阳对服务团的成立给予充分肯定。
       “他就像一块‘爱心磁石’,不断吸引着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当初谁也没想到队伍发展得这么快,大爱之人还是很多的。”从事公益多年的连福才也毅然加入到了志愿者团队,将帮扶进行到底。“我早就听说过徐团长的事迹,得知他成立了这个服务团,我便义无反顾地加入进来。”百颗心文化传媒的苗圣伟也自愿加入服务团,并且免费接收了很多幼儿到自己的幼儿园,让他们和同龄孩子一样享受爱的阳光。
       2017年底,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成立之初筹备并组织爱心志愿者深入临沂多个贫困村走访了100余户孤贫儿童家庭,同社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召开60余场座谈会,做了大量调研论证。逐步发现,给孤贫儿童捐款捐物,只能解决一时的物质问题,并没有对孩子的成长及其家庭生活转变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在临沂市政府、关工委、慈善会、总工会关心指导下,成立了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以心灵关怀和精神陪护,志愿者与孤贫儿童“一对一”结对的方式,让贫困家庭重新迸发生活动力,从根本上帮扶到孩子和家庭。
       一年来,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以“为每一个孩子种一颗善的种子、爱的种子、志向的种子、感恩的种子和良知的种子”为核心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接地气、有实效、可复制、有温度”的孤贫儿童畅销帮扶关爱的新路子,做到“扶贫”“扶心”“扶志”“扶智”齐头并进,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易返贫”的问题;从行为上解决了“问题”孩子的犯罪问题;从认知上解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部分家庭上访的民生问题;从教育上解决了孩子“辍学、厌学”的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全体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一年多以来,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工作初步取得了三项成效。一是实现了有爱心分散帮扶到集中帮扶的模式创新。二是实现了由单纯物质帮扶到精神帮扶的内容创新。三是实现了由短期帮扶到长期帮扶的机制创新。
       目前,服务团已吸纳志愿者6000余名,他们走遍临沂市9000多个村庄,用脚步丈量沂蒙大地,用双手托起孤贫儿童明天的太阳,用爱心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一个个温暖的名字汇聚在一起。通过志愿者的“一对一”帮扶,已对接的4000余名孤贫儿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整个家庭迸发出内生动力。
       为了确保帮扶的可持续性、长久性,为了保障志愿者和孩子的各项权益,服务团将帮扶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流程化,制定了一整套针对志愿者和孩子的帮扶手册、注意事项等,并且定期组织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为了确保帮扶精准,全市各乡镇服务团对全市的孤儿(0-14岁)、事实孤儿、单亲父母无劳动能力、残疾人无经济来源家庭儿童进行全面排查,6000多名爱心志愿者走进全市每个乡镇、每个村进行逐一排查。同时,通过分享、线上线下学习,志愿者们秉承着奉献、关爱、纯粹、担当的价值追求,积极践行沂蒙精神,陪伴着孤贫儿童成长。
       “我志愿成为一名孤贫儿童志愿者,我将以铁一般的纪律和铁一般的担当要求自己,用生命唤醒生命,用心陪伴孤贫儿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到真心关爱,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心纯粹、无私欲的志愿者,在实现中国梦的长征路上成就生命的精彩。”这是孤贫儿童服务团志愿者的誓词,也是他们对孤贫儿童的庄严承诺。
       “临沂无孤,天下无孤。”如今,临沂有着越来越多如徐军一样的人,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雨露,而孤贫儿童帮扶的“临沂模式”也得到了省内外各大城市的高度认可和肯定。济南、青岛、泰安、淄博、日照、德州、江苏无锡、江苏徐州、湖北襄阳、河南郑州、河北唐山等省内外城市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等,专程到服务团调研学习,并积极筹划准备成立服务团,相信“天下无孤”的目标终将实现。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青山绿水多好看,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曲《沂蒙山小调》让多少人对临沂魂牵梦绕,对红色沂蒙精神有了牵挂。当前,临沂正以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以勤劳、智慧建设家园,以坚韧、自强开创新时代,相信那高歌的奋进曲必将唱的更加响亮!(本网首席记者 赵佳佳 见习记者 米何妙子)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