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绿色希望

来源:绿网
2020-04-10
       听说满归中心苗圃正在为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催芽,近日,笔者怀着好奇去一探究竟。
       走进中心苗圃办公楼,两名工人正在狭长的走廊里对地上混沙堆积的种子进行翻动,一名技术人员检测着种子的温湿度,不时拿起喷壶往上面喷洒一些水。
       “种子处理是培育苗木的第一步。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具有种皮厚,不易开裂的特点,属于生理后熟种子,需采用时间较长的低温层积催芽法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发芽率,一般从开始到结束需要120至150天。”从中心苗圃战嘉福主任口中,笔者了解到西伯利亚红松种子的发芽率对温湿度要求很高,必须控制在0—5度,需定时检测,根据温湿度情况及时翻动、通风换气。遇到天气温差比较大,他们还要加大测量频率。
       据战主任介绍,从1985年开始,满归林业局就积极探索西伯利亚红松的引种扩繁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春播时都是从兄弟局直接调取经过处理后的种子。2005年以来,他们也曾多次在职工家中尝试用简易的办法对种子进行催芽试验,效果都不太理想。2019年,这个苗圃决定把提高种子发芽率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对当年新调的500斤西伯利亚红松种子进行低温冷藏催芽试验。因为不具备成熟条件,目前只能采取关掉暖气、用窗帘遮挡阳光,人为翻动的简易办法。为了保证催芽效果,苗圃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催芽处理程序进行消毒、清洗和浸种,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并派专人进行管理,在催芽过程中认真检查每一个环节。据悉,本次种子贮藏工作先后完成了种子净种、消毒、晾干、拌沙、堆积等工作流程,经过120余天的观察和管理来保持种子的湿度和温度,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为2020年春播培育优质苗木打下坚实基础。
       “走吧,带你仔细看看我们的宝贝。”技术股股长刘关举随机抽取了10粒种子带领笔者来到他办公室的一个工作台前。“这样做是为了检测种胚的黄化程度,黄化率越高,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也就越高。”刘关举边对抽取的种子进行剖切检测,边向笔者介绍说。
       “保守估计,经过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大概能达到60-80%吧,每次春播后,守护着沃土中的种子冒出嫩芽,远远望去,一排排的可漂亮了,造林成活率高,进入速生期后,一年可高生长30-50公分,到时你到造林地看看,保准养眼。”战主任有些激动地向笔者描述着播种后的情景。从他爽朗的笑声里,笔者分享到了喜悦,忽然觉得他们培育的不仅仅是种子,更是一份对绿色的向往,让我们仿佛看到静卧在细沙中的种子已在春光中破壳而出,绽放出一抹抹嫩绿……(张俊云)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