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撬动发展的杠杆———绰源森工公司推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绿网
2021-11-03
  “以前光缆敷设要用大量人力挖沟槽、拉缆线,填土覆盖费时费力。现在,我们研制了光缆铺埋设备,在机动车牵引下,开沟槽、放缆线、合拢埋一气呵成,而且速度均匀,一天能铺设10公里。”近日,在绰源森工公司翠岭干线六公里路段场域公路沿线光缆铺设现地,信息中心副主任高龙吉为前来学习交流的阿尔山、绰尔、乌尔旗汉等8个森工公司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观摩团讲解光缆敷设设备的构造及机械原理。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管护创新、产业创新、经营创新,创新活力得到释放,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发挥创新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努力突破转型瓶颈,推进了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创新上,他们首创了单根“固定桩”,解决了八、九年生樟子松大苗移栽后的固定难题。在树木旁植入一根固定桩,用麻绳与树干捆绑,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去年大苗绿化成活率经过验收达到了国家标准。在干旱坡造林时,他们采取客土回填便于苗木扎根,坑内铺塑料布保持水分的科学方法,苗木成活率明显提高,使干旱坡造林获得成功。在去年退耕还林8426亩的造林任务中,他们广泛采用覆盖地膜新方式科学造林,保墒保暖,促进了幼苗生长。他们还对整地犁进行改造,明显提高整地效率。
  在管理创新上,9个有人员看守的森林防火望塔,已有6个是夫妻塔。望员的生活由妻子打理,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家庭又多了份收入,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双赢。森林资源综合检查站同样创建了多个夫妻检查站,企业用工机制实现了新突破。
  在管护创新上,他们对靠近村屯的造林地全部架设了围栏,防范牛马践踏啃噬苗木,与绰河源政府联合下发《绰源地区牲畜养殖产业管理办法》,与各养殖户签订了《保护幼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承诺书》,规范牲畜养殖业管理,守护好造林成果。
  森源生物质能源颗粒厂生产车间内,生物质燃料成型机把原料压缩成颗粒,工人手持编织袋对准成品仓颗粒输出口装袋。机器运转,工序流畅,现代化生产场面令人振奋。这个厂是林区首个生态能源项目,2019年计划立项,2020年7月投产,以伐区枝桠和林内剩余物为原料,当年生产生物质颗粒627吨,销售605.8吨,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是突破产业转型瓶颈迈出的坚实一步。今年,公司又对清除路影产生的木椴、枝桠就地削片,为制作生物颗粒提供原材料。
  在产业创新上,该公司发展林下经济,壮大绿色产业,经过多年经营,林药间作已达2500多亩,有效化解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对耕地的需求这一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
  日前,笔者走进公司苗圃,日光温室大棚依次排列,一株株云杉苗新绿展枝、一簇簇西伯利亚红松苗松针青翠、一畦畦药材苗展露芳容、一处处喷灌设备描绘彩虹…… 苗圃党支部书记王彦俯身观察钻天柳扦插育苗情况,看到钻天柳穗条长出新芽,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告诉笔者,苗圃共采集钻天柳穗条3000多段,在圃区内扦插已获得了成功,为绿化树种打下基础。他们还将在钻天柳、山丁子、稠李子、榆叶梅等树木种子成熟期时做好种子的采集、调制和播种工作,在科学育苗中实现经营创新。
  森工企业产业转型是时代赋予的崭新命题,如何转型发展,转向哪里?干部职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不断摸索,让创新撬动发展的杠杆,同时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的生动实践。(包文军)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