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来源:绿网
2021-12-28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张春艳 赵佳佳 包文君 通讯员 赵兴祖
“能和失散50年的兄妹见面,多亏了林场党员的帮忙,真心地感谢他们!”接到记者的电话,82岁的龙杰老人依然感慨万分。
原来,今年夏季,两封没有具体收件人的信件被邮寄到了图里河森工公司西尼气林场,写信的人叫龙杰,现年82岁,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隆乡人,想要寻找失散多年的表弟樊树春和两个表妹,请求帮助寻找。接到信件的图里河森工公司西尼气林场吕鹏飞、白霞两名党员,查阅了离退休党员档案,分头逐个向老职工打电话、发微信询问,终于找到了龙杰老人寻找的失散50年的亲人。
这是图里河森工公司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办实事既要有速度、力度,更要有温度。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程,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问题看似小事,但实际上都是大事儿。我们就是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职工群众的烦心事,一切为了职工群众,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曲惟军一语中的。
“这身衣服是公司给我们发的,你看多板正!虽然已经降温了,但这套制服穿着很暖和。”闲暇之余,史凤强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新制服。“穿上这身衣服,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保护好这片林子是我们的使命,更是责任。”史凤强说。
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地根植在观念中,落实到行动上。
他们时刻关注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职工需求。5月15日,在公司公众号上公布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涉及环境治理、改善办公条件、解决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10件。
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表率作用,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职工最需要、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公司党委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不但为我们统一更换了服装,还为我们加装了电暖气。”检查站站长张本林介绍。公司党委坚持“需求到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的理念,本着“事儿要解决”的原则,一如既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民生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为职工群众的“幸福”买单。在今年4月,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曲惟军和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庄岩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时发现检查站室内温度低。经过与职工交流得知,职工因春防期间为减少防火隐患,没有生火取暖和做饭,只能在零上10摄氏度左右的屋子里工作生活,当即决定为8处防火检查站和1处微波站加装9台电锅炉,解决取暖问题。同时为他们配备了电磁炉和液化气,让他们能在值班时吃上热乎饭。
“过去在春防期间,我们在屋里只能穿厚厚的衣服,晚上冻得睡不着觉。自从加装了电暖气后,不但屋子里暖和了,职工的心更暖了。”张本林说道。
“你好,这里是信息中心,有什么可以帮您?”11月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图里河森工公司信息中心值班室响起,值班党员韩剑接起电话,关切地问道。
“我、我家的网线坏了,能不能帮我看看。”电话中一个年迈的声音怯生生地说。
“我们这就过去。”韩剑回答。
“我家在3楼,你们能不能把梯子拿上来,那个地方有点高。”
放下电话后,韩剑和工友们一起拿着工具来到了住户家中。当他们测试完光猫、检测完线路后,发现一切正常。
“大爷,线路一切正常啊,是不是您手机设置的问题啊。”韩剑问道。
这时老大爷有些支支吾吾起来,韩剑敏锐地觉察到老人可能有什么事。当他和老人作了一番沟通后了解到,老人姓罗,今年67岁,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房屋阳台外侧有些损坏,夏天渗雨冬天漏风,老人想把阳台外面作一些处理,奈何年龄偏大,自己无法进行。有一次在路上看到网络维护人员用梯子维修网线后,有了让他们帮忙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这才打了维修电话。
韩剑了解情况后,和工友们一起,帮着老人查看阳台,从外面架设云梯发现梯子不够高,后来韩剑又借来了一个梯子,找来一个瓦匠朋友和工友们一起,用了一上午时间,帮助老人把阳台修葺了一番。老人万分感激,反复要韩剑他们留下来吃顿饭。被韩剑拒绝了。
“虽然老人打的是维修的电话,但对于他们急难愁盼的烦心事,作为党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韩剑对记者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公司各级党组织全力推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在公司上下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
11月,图里河森工公司燃料供应处加油站站长吴兆忠在上班途中,手机的微信突然响了,“朋友,看新闻说东北大雪,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看到微信后,吴兆忠突然愣了一下,这个微信好友是谁?一时间懵住了。仔细想了半天,才想起这个好友是今年6月份加上的,这让他心头一暖。
原来,在今年6月的一天,一支来自江苏省50人的自驾游摩托车队来到图里河镇,在加油站,由于饮用水没有了,他们向吴兆忠要了些热水。由于人比较多,吴兆忠那天整整烧了10升的热水。“烧水的时候家长里短、风土人情等方面聊了很多,后来他们还和我一起拍了照片,并加了其中一个人的微信。”吴兆忠回忆道。事后,这些事情吴兆忠并没有放在心上。
当大雪席卷了部分东北地区时,吴兆忠突然接到了这样一个微信,图里河地区没有降雪,但这条微信让他很是心暖,下班后,他和对方在微信里聊了很多,并欢迎他再次到图里河做客。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图里河森工公司燃料供应处加油站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身边事出发,着力解决急难愁盼各类问题,把实事好事办到职工群众心坎上。他们以“红色驿站、服务先行”为载体,不断加强服务质量,在加油站内设置休息区,为职工群众及加油的顾客免费提供热水、基础医药箱、报刊书籍、手机充电器等便民服务。
“其实,我们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把窗口单位的服务跟上了,对我们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顾客来说,可能就是解决了他们急难愁盼的事情。”吴兆民说。
原来,叶增刚在一次下班途中不慎摔伤了腰,常年发作的病症导致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他住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堪忧。得知这一情况后,图里河酒业公司派人帮他联络到房源,并组织职工对住房进行了整体修缮。
“多亏了我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帮我收拾房子,要不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时至今日,叶增刚依然感激万分。热爱生活的叶增刚每天都将屋子里外擦拭一遍。“无论穷富,要有个过日子的样子。”叶增刚笑着说。
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时刻装在心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带来的可喜变化。
刚刚出院10天的刘小玉,领到了6000元的国寿绿洲保险报销,拿到钱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公司党委真为我们办了个大好事!”
原来,在今年5月,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其中一条就是为了降低职工因大病和意外致贫的风险,为每位职工和混岗工补贴购买国寿绿洲保险,混岗工双份投保。此次保险为职工自愿原则,公司承担60%的保费,剩余40%由职工个人承担,投保项目包括疾病或意外住院治疗、30种重大疾病、意外伤残、交通意外伤害等,最高可支付40万元。公司共有800余名职工自愿参保。
作为混岗工的公司森调队外业员刘小玉,在今年6月缴纳了480元的双份保费,然而在9月的一天,刘小玉因公脚部负伤,入院接受了手术。当记者见到刘小玉时,他正在恢复期。
刘小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一共花费了12300元,医保报销了5000多,国寿绿洲报销了6000元。自己就花了1000多元钱。如果公司没有给我保国寿绿洲,我只能报销60%左右。这个太划算了。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好政策,心里踏实多了。”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图里河森工公司100多名党员干部进基层、进一线、走进职工群众家中,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24件。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能和失散50年的兄妹见面,多亏了林场党员的帮忙,真心地感谢他们!”接到记者的电话,82岁的龙杰老人依然感慨万分。
原来,今年夏季,两封没有具体收件人的信件被邮寄到了图里河森工公司西尼气林场,写信的人叫龙杰,现年82岁,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隆乡人,想要寻找失散多年的表弟樊树春和两个表妹,请求帮助寻找。接到信件的图里河森工公司西尼气林场吕鹏飞、白霞两名党员,查阅了离退休党员档案,分头逐个向老职工打电话、发微信询问,终于找到了龙杰老人寻找的失散50年的亲人。
这是图里河森工公司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办实事既要有速度、力度,更要有温度。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程,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问题看似小事,但实际上都是大事儿。我们就是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职工群众的烦心事,一切为了职工群众,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曲惟军一语中的。
知责思进 高位推动
11月6日一大早,图里河北检查站职工史凤强早早地来到岗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气温虽然已经到了零下,依然在岗位上坚守着,崭新的制服、挺拔的身姿,50岁的史凤强一丝不苟地忙碌着。“这身衣服是公司给我们发的,你看多板正!虽然已经降温了,但这套制服穿着很暖和。”闲暇之余,史凤强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新制服。“穿上这身衣服,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保护好这片林子是我们的使命,更是责任。”史凤强说。
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地根植在观念中,落实到行动上。
他们时刻关注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难点焦点问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职工需求。5月15日,在公司公众号上公布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涉及环境治理、改善办公条件、解决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10件。
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表率作用,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职工最需要、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公司党委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不但为我们统一更换了服装,还为我们加装了电暖气。”检查站站长张本林介绍。公司党委坚持“需求到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的理念,本着“事儿要解决”的原则,一如既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民生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为职工群众的“幸福”买单。在今年4月,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曲惟军和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庄岩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时发现检查站室内温度低。经过与职工交流得知,职工因春防期间为减少防火隐患,没有生火取暖和做饭,只能在零上10摄氏度左右的屋子里工作生活,当即决定为8处防火检查站和1处微波站加装9台电锅炉,解决取暖问题。同时为他们配备了电磁炉和液化气,让他们能在值班时吃上热乎饭。
“过去在春防期间,我们在屋里只能穿厚厚的衣服,晚上冻得睡不着觉。自从加装了电暖气后,不但屋子里暖和了,职工的心更暖了。”张本林说道。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在“头雁效应”的作用下,图里河森工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你好,这里是信息中心,有什么可以帮您?”11月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图里河森工公司信息中心值班室响起,值班党员韩剑接起电话,关切地问道。
“我、我家的网线坏了,能不能帮我看看。”电话中一个年迈的声音怯生生地说。
“我们这就过去。”韩剑回答。
“我家在3楼,你们能不能把梯子拿上来,那个地方有点高。”
放下电话后,韩剑和工友们一起拿着工具来到了住户家中。当他们测试完光猫、检测完线路后,发现一切正常。
“大爷,线路一切正常啊,是不是您手机设置的问题啊。”韩剑问道。
这时老大爷有些支支吾吾起来,韩剑敏锐地觉察到老人可能有什么事。当他和老人作了一番沟通后了解到,老人姓罗,今年67岁,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房屋阳台外侧有些损坏,夏天渗雨冬天漏风,老人想把阳台外面作一些处理,奈何年龄偏大,自己无法进行。有一次在路上看到网络维护人员用梯子维修网线后,有了让他们帮忙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这才打了维修电话。
韩剑了解情况后,和工友们一起,帮着老人查看阳台,从外面架设云梯发现梯子不够高,后来韩剑又借来了一个梯子,找来一个瓦匠朋友和工友们一起,用了一上午时间,帮助老人把阳台修葺了一番。老人万分感激,反复要韩剑他们留下来吃顿饭。被韩剑拒绝了。
“虽然老人打的是维修的电话,但对于他们急难愁盼的烦心事,作为党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韩剑对记者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公司各级党组织全力推进,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在公司上下掀起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热潮。
11月,图里河森工公司燃料供应处加油站站长吴兆忠在上班途中,手机的微信突然响了,“朋友,看新闻说东北大雪,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看到微信后,吴兆忠突然愣了一下,这个微信好友是谁?一时间懵住了。仔细想了半天,才想起这个好友是今年6月份加上的,这让他心头一暖。
原来,在今年6月的一天,一支来自江苏省50人的自驾游摩托车队来到图里河镇,在加油站,由于饮用水没有了,他们向吴兆忠要了些热水。由于人比较多,吴兆忠那天整整烧了10升的热水。“烧水的时候家长里短、风土人情等方面聊了很多,后来他们还和我一起拍了照片,并加了其中一个人的微信。”吴兆忠回忆道。事后,这些事情吴兆忠并没有放在心上。
当大雪席卷了部分东北地区时,吴兆忠突然接到了这样一个微信,图里河地区没有降雪,但这条微信让他很是心暖,下班后,他和对方在微信里聊了很多,并欢迎他再次到图里河做客。
民生无小事,点滴见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图里河森工公司燃料供应处加油站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身边事出发,着力解决急难愁盼各类问题,把实事好事办到职工群众心坎上。他们以“红色驿站、服务先行”为载体,不断加强服务质量,在加油站内设置休息区,为职工群众及加油的顾客免费提供热水、基础医药箱、报刊书籍、手机充电器等便民服务。
“其实,我们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把窗口单位的服务跟上了,对我们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顾客来说,可能就是解决了他们急难愁盼的事情。”吴兆民说。
多点开花 精准发力
图里河酒业公司困难职工叶增刚家中,窗明几净,院子里的柴火码放得整整齐齐。对于这个新家来说,叶增刚非常满意。原来,叶增刚在一次下班途中不慎摔伤了腰,常年发作的病症导致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他住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堪忧。得知这一情况后,图里河酒业公司派人帮他联络到房源,并组织职工对住房进行了整体修缮。
“多亏了我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帮我收拾房子,要不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时至今日,叶增刚依然感激万分。热爱生活的叶增刚每天都将屋子里外擦拭一遍。“无论穷富,要有个过日子的样子。”叶增刚笑着说。
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时刻装在心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带来的可喜变化。
刚刚出院10天的刘小玉,领到了6000元的国寿绿洲保险报销,拿到钱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公司党委真为我们办了个大好事!”
原来,在今年5月,图里河森工公司党委公布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其中一条就是为了降低职工因大病和意外致贫的风险,为每位职工和混岗工补贴购买国寿绿洲保险,混岗工双份投保。此次保险为职工自愿原则,公司承担60%的保费,剩余40%由职工个人承担,投保项目包括疾病或意外住院治疗、30种重大疾病、意外伤残、交通意外伤害等,最高可支付40万元。公司共有800余名职工自愿参保。
作为混岗工的公司森调队外业员刘小玉,在今年6月缴纳了480元的双份保费,然而在9月的一天,刘小玉因公脚部负伤,入院接受了手术。当记者见到刘小玉时,他正在恢复期。
刘小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一共花费了12300元,医保报销了5000多,国寿绿洲报销了6000元。自己就花了1000多元钱。如果公司没有给我保国寿绿洲,我只能报销60%左右。这个太划算了。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好政策,心里踏实多了。”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图里河森工公司100多名党员干部进基层、进一线、走进职工群众家中,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24件。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