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护林海

来源:绿网
2022-06-10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赵兴祖 包文君 通讯员 常威 杜凤明

       29个检查站、8处沟系封卡堵点、14座高山瞭望塔实时瞭望,紧盯森林火患;

       3个梯队811名快速扑火队员待命、40名森林消防大队官兵靠前驻防,严阵以待;

       特勤突击队、以水灭火中队、机械化快速反应中队枕戈待旦,蓄势待发……

       在春季森林防灭火工作中,莫尔道嘎森工公司立足守好预防“先”字关,念好扑救“快”字诀,打造高效森林防灭火新模式。

科技加持助力森林防灭火

       “轰轰轰……”5月31日,在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一处防火隔离带开设演练现场,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驾驶员于鸿明操作一台名为“攀登者”的遥控开荒机器人,行驶中缓缓降下旋耕刀片,瞬间粉碎灌木杂草,随即开设出一条1.5米宽的防火隔离带。

       于鸿明介绍,这台遥控开荒机器人是当前森林防灭火领域比较先进的设备,能够代替人力在复杂的地形中开设防火隔离带,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的特点。

       春防工作中,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利用机器人、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及时做好信息上图、科技设备武装、道路沟系畅通、通信有效覆盖、队伍安全培训等,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3、2、1,开始!”随着一声令下,水带连接、水源输送、水泵撤收……以水灭火中队队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架设过程有条不紊,水带铺设顺畅紧凑,组织撤收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为切实提高作战能力,该中队围绕实战应用、战术运用等科目进行训练。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以水灭火中队前身为水泵中队,成立于2017年,2019年更名为以水灭火中队,现有队员30人。

       “今年,中队新增了一台活塞式高压泵,可同时续接100根水带,架设距离达到3000米、扬程800米。”以水灭火中队党支部书记陈勇告诉记者,以前,靠人力清理烟点和火点,经常在一个火场上驻守十天甚至半个月,且易发生复燃。如今,中队有了高压泵的加持,可直接把水引到火场上浇灭烟点和火点,只用3至4天的时间就能将火场清理完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战训练打造空中“尖兵”

       “2号完毕。”“1号完毕。”“3号完毕。”

       在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训练场,特勤突击队全员列队,队员每3人一组,进行索降绳盘绳训练赛。随后,队长王佳伟对每组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索降绳长40米,是队员索降的重要工具,盘绳看似简单却需长期练习。王佳伟对记者说:“正确的盘绳操作,能有效防止索降绳从直升机向下抛出后绳子打结,避免实战中出现安全隐患。”

       雷电火大多发生在深山密林,地形复杂,且危险性较高,这也对防灭火队伍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一支20人的特勤突击队,到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接受专业训练,发挥森林防灭火“尖兵”和“突击队”的作用。平日里,通过地面与高塔的反复训练,以边教学、边操作、边讨论的方式,使队员梳理掌握索降的动作要领,切实提升空降特勤突击队防灭火战斗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5月22日,特勤突击队又到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复训,进行“登机、出舱、滑降、落地、脱钩”等直升机索降实训,不断提高队员在真实场景下的心理适应能力及综合处置能力。

       “协同配合,快速出动、快速到达、快速处置。”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党总支书记王瑾介绍,一旦发现火情,特勤突击队乘坐直升机率先抵达火场,精准索降到火灾区域,控制火势;机械化快速反应中队随即赶赴火场,进行森林火扑救;以水灭火中队负责控制火线、清理火场烟点,同心合力,全力守护这片绿色林海。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