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飘“红”生态透“绿”发展添“彩” ——满归森工公司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综述

来源:绿网
2022-06-22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陈晓琳 唐永朋 通讯员 张俊云

       六月的满归,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绿色是这里最靓丽的底色。在这片绿水青山间,不仅筑起了一个个坚强的“红色堡垒”,更蕴藏着满归森工公司“融合式党建+”的“红色密码”。

       育苗现场党旗飘扬、防火一线党员靠前、主题党日“活色生香”、党建工作比学赶超……时下,走进满归森工公司,触目皆是红绿相融、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年以来,满归森工公司党委积极构建“融合式党建+”新模式,进一步深化“生态党建、效益党建、人文党建、阳光党建、民生党建、质量党建、智慧党建”七大品牌创建,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生态保护、改革发展各项任务深度融合,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铿锵有力。

       舞好“指挥棒”奏响“大合唱”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建工作不仅要通盘考虑,树牢“融合”理念,还需精准落子,找准融合路径。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1136’党建工作思路,即聚焦‘一个主线’,围绕‘一个主题’,巩固‘三项成果’,实施‘六提’工程,以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质增效,40%以上的党支部要达到‘最强党支部’标准,着力构建政治站位高、组织功能优、队伍能力强、基础工作实、党建成效好的高质量党建工作格局。”在公司2022年党建工作专题会议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阳发出动员令,为基层党组织定思路、明方向、划重点。

       如何让基层党支部更有活力?党员工作更有动力?党建工作更加出彩?该公司党委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

       ———开展“四个创建”,让支部工作“活”起来。统筹推进“党员先锋岗”“党建示范点”“四强四优”“最强党支部”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建强一个点、连成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整体效应。目前,已创建“党员先锋岗”24个、“党建示范点”3个、“最强党支部”“四强党组织”9个,并进行动态管理、提质升级。

       ———加强“两个保障”,让战斗堡垒“强”起来。在党建经费、阵地建设上持续用力,拓展室外党建文化阵地,开辟“互联网+”党建新阵地,加强林地共建、支部联合共建,建立“1+X”组织生活机制,延伸党建红色触角,扩大党性教育覆盖面,实现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

       ———培养争创意识,让品牌特色“亮”起来。不断深化“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擦亮“党建红+生态绿”“党员星级管理”“产业链上党旗红”“阳光服务”等党建品牌,让品牌叫得响、立得住、可复制,把党支部打造成可观摩可学习的“红色堡垒”。

       ———锻造“红色铁军”,让先锋形象“树”起来。实施素质提升、“红色领航”工程,选优配强“领头雁”,持续推进林场级单位党政“一肩挑”,让党务干部同业务干部交叉任职、合理流动。落实“双培养一输送”机制,努力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输送到管理岗位,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职工群众干事创业、增收致富的激情。

       ———坚持上下联动,让问效考核“严”起来。强化“五簿、七册、九卷、一表”内业规范化建设,推行计划报备、全程纪实、案例评选、工作提醒、督查通报等制度,形成组织部领办、基层党组织承办、党委督办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从谋划“一盘棋”到执行“一条心”,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力”,各基层党组织以“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的精神,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最佳结合点,激活了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推动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从“纸面”落到“地面”,确保“融合式党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好“一根针”巧穿“千条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处党建工作前沿阵地的基层党组织书记,犹如一根根“绣花针”,发挥着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需要把各项工作“穿成串、连成片”,让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合拍、同向共进。

       细微之处见精神。北岸林场党支部书记张燕用“绣花”功夫从小处落笔,带头设计了“党建红+生态绿”党建品牌LO GO、党建文化墙、党员“五优印章”登记证、党员政治生日贺卡、书签、口袋书,创作了《颂北岸》三句半,让党建红色元素无处不在。

       “今年我们还大力发展‘森林人家’旅游产业,进一步发挥‘红色驿站’的作用,为游客和流动党员构建起一座‘红色之家’,告诉每一位来满归旅游的游客:风景,值得期待;党员,值得信赖!”张燕信心满满地说道。

       让青山常绿、家园更美,一直是北岸人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更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北岸林场第七小工队队长周义哲对此感触颇深:“现在正是植树造林的季节,我们工作干到哪里,支部就跟到哪里,哪里就有我们党员的身影。”尽管烈日当头,周义哲仍带领林场职工奋战在造林、育苗一线,主动当先锋、打头阵,让党员徽章在胸前闪亮,绿色希望在手中绵延。

       “党员星级管理”“主题党日+”“四育廉”“五事工作法”“三访三问”“五联五共”地企共建……在盘点党建工作特色品牌时,森调大队党支部书记刘云龙如数家珍:“不能总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每年都得增添点新亮点,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丰富和拓展,让品牌项目多点开花。”

       据刘云龙介绍,“党员星级管理”从创品牌到叫响亮,历时了10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机制体系,今年将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他们每季度对照党员各方面现实表现进行量化评定星级并公示,让党员思想上向往“得星”,行动上积极“追星”,工作上努力“争星”,持续进行思想过滤、党性提纯、精神淬火,激活了党员队伍的“一池春水”。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森调小队2队队长郜栋武如是说。46岁的他从事森调工作近30年来,最令他难忘的就是2012年6月15日,他入党那一天。每逢这一天,他都会收到党支部送来的政治生日贺卡,时刻提醒、激励着他永葆政治本色,争做“五星”党员。

       郜栋武感慨,由于森调队员常年与大山为伴、森林为伍,党支部就将会议开在林间、山头,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在基层、小队,真正做到“三会一课”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工作走。党支部还将温暖和关怀渗透到了每名职工的吃穿住行,以前穿一个星期就坏的“礼拜靴”变成了内里加绒的“温暖靴”,野外驻点帐篷变成了房车,这一切职工都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沈立婷总结出一套“多一点”工作法:“自己要多干一点,让党员多展示一点,给职工的关怀更多一点。只有自己真正去融入、去经历、去体会,才有发言权。”

       为此,沈立婷一人分饰多角,有时担任解说员,科普野生动植物知识;有时变成短视频创作者,宣传发布单位工作动态;有时化身探秘者,足迹遍布湿地公园每个角落;有时也是职工的倾听者,把大事小情都记在心上……沈立婷经常采用讲故事、诗朗诵等方式,开展互动式、开放式、体验式主题党日活动,让职工与党员同上生动党课、同受党性教育。

       乌龙岱林场党支部书记刘义财规范主题党日“5+X”流程,在完成5项“规定动作”基础上,即主题党日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志愿服务、职工互助、“道德讲堂”相融合,创新开展X“自选动作”,真正让主题党日“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今年是孟库林场快速扑火队到毕拉河林业有限公司北大河林场驻防的第四个年头,与往年不同的是,党员比重增多,占了队伍的三分之一。孟库林场党支部书记张效颜说:“为了将党建工作与森林防灭火工作深度融合,我们在驻防前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与北大河林场党支部联合开展共建活动,党员边驻防、边劳动、边学习,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都握着一把“金钥匙”,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蕴藏着活力与动力,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两张皮”、党建工作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等问题。

       释放“强磁场”激活“动力源”

       党员“细胞强”,组织才能“肌体强”。满归森工公司403名在职党员、24个党支部紧紧团结在一起,在这个“红色磁场”的巨大引力下,凝聚职工智慧,释放红色能量,让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更加激扬。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释放先锋模范正能量,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形成看不见的管理线,“六星争创”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应急事务处党支部创建的“一旗二岗六星”党建品牌,让优秀党员脱颖而出、引领示范。

       “遇到陌生的题、答错的题就截屏,经常反复看一看,就能记得牢。”应急事务处副主任刘述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通关秘诀”。作为已经在“学习强国”平台挑战答题通关7次的“学习之星”,刘述在坚持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带动身边党员提升素质,学习之风变得浓郁起来。

       应急事务处快速扑火队3中队队长崔起运即将在今年11月份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令他倍感期待与骄傲:“我愿意接受党组织的各种考验,在火线上锤炼党性,在岗位中作出表率,做到守纪律、听指挥,锻造铁肩膀、真本领,在党组织和职工群众需要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走进白马林场食用菌生产车间,看着30万袋丰收在望的食用菌菌袋,党支部书记麻艳一脸喜色。“从最初的一个小作坊,发展壮大到5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逐步走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自动化,这正是党支部一直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职工增收致富的结果。”

       虽然来到白马林场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麻艳已经深刻认识到“党政同心,其利断金”的重要性,既要一手接力传承好党建品牌“红色基因”,还要一手托举起职工群众“稳稳的幸福”,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日子更美。

       麻艳介绍说,今年,白马林场党支部持续深化做实“产业链上党旗红”品牌,坚持党员带链,让干部历练在产业链上;坚持组织固链,把堡垒筑牢在产业链上;坚持先锋强链,让党员冲锋在产业链上;坚持合力助链,把力量凝聚在产业链上,形成“一个链条、一群党员、一面旗帜”的生动局面,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力、带动力、服务力。

       “党员先趟路,带领群众富。”对于“党员先锋岗”生产股的全体党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承诺和责任。“每一个小小的菌棒都是职工致富的希望,我们党员要做的就是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为职工增收致富铺好路、带好头。”白马林场生产股股长沈立东每天都奔波忙碌在食用菌基地,赶上生产繁忙季节,他几乎“长在了车间里”,以场为家、跟班作业。令他欣喜的是,目前食用菌长势良好,职工致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

       白马林场七公里管护站管护员董建国就是其中之一。他爱琢磨、肯吃苦,由于是单职工家庭,他便利用工作之余发展家庭经济,增加一些收入。“今年打算继续承包单位10万袋木耳,还想在管护站附近盖一个展厅和销售厅,卖点咱当地的特产,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赏和品尝。”董建国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自己的创业计划,每一件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满心期待。

       “让党员唱主角,以党员为荣耀”是高地林场党支部书记宋建发秉持的工作理念。由党支部“搭台子”,为党员量身定制“有声阵地”:开设“早间讲堂”,党员用朗朗的诵读声开启新的一天;利用“红色之声”广播站播放党史故事、红色歌曲、典型事迹等,让党的声音时刻回荡在职工耳边。

       把党建阵地建设由室内拓展到室外,教育模式从单一转变为多元,受众群体由党员拓展至职工,使党建工作更接地气、融入人心。

       记者来到高地林场的育苗基地,只见党旗飘扬,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育苗大棚内身穿迷彩服的机关干部、队段职工,正在平整的苗床上移植云杉树苗,一边比进度,一边交流育苗注意事项。

       “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各项工作推进和提升,围绕50万株的育苗任务,开展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争做生态建设先锋’劳动竞赛,激励党员职工以饱满的激情、忘我的精神状态与时间赛跑、向目标冲刺。”宋建发说,他们还将加工车间变成党员技术攻关的主阵地,开展房车维修改造等活动,“党员先锋岗”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置身在高地林场加工段的加工车间,循着机械的轰鸣声,记者见到了正在操作车床加工零件的加工段段长崔广成。他弓着腰、皱着眉,眼神紧紧锁定高速运转的车床。

       “最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崔广成说的这句话,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刚做完一侧肾切除手术,他在车床前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同事提醒他该歇一歇了,他才放下手中的活。

       崔广成有一双工匠的手,布满黑色的油污,看着黝黑又粗糙,却做着最为复杂精细的活计。无论是大型机械设备改造,还是防扑火机具及其他零件的加工,他始终用“工艺在手中,标准在脑中,质量在心中”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每一名工人。

       虽然54岁的崔广成和车间里那一台台古老的车床一样都是“60后”,历经了岁月的打磨和洗礼,但依然余热不减、初心滚烫……

       莫道征途漫漫,回首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在“融合式党建+”赋能之下,如今的满归,红色党建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党建飘“红”、生态透“绿”、发展添“彩”,一个个党建品牌正变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坐标,映在绿水青山间,折射出闪闪金光,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