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跟着民声走一路多用众欢颜
编者按
锤炼践行“四力”,感受发展脉动。春节过后,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深入林区各地,围绕生态保护建设、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主题,深入基层林场、蹲点产业一线、走近身边的务林人,于奋进的脉动中,感受林区改革发展的蹄疾步稳,捕捉春天的温情时刻与美好希望,见证干部职工奋发有为的积极担当。
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记者走基层》专栏,以全媒体的报道形式展现林区发展新气象、新变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林区篇章、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鼓与呼。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米何妙子 李鹏飞 姚旭峰 通讯员 杨威
“板房沟路修好后,我们当地农副产品的价格平均下调1元左右,老百姓们能吃上便宜又新鲜的蔬菜瓜果,都要归功于这条路……”
说话的人名叫庄德凤,在绰河源镇经营着一家果蔬超市,他口中所说的“板房沟路”是绰河源镇通往南木林业局和扎兰屯市的一条森林防火应急道路,也是几地百姓往来的“便民路”。2022年,绰源森工公司为板房沟路提档升级。
道路升级能影响当地农副产品的价格?为了寻找答案,记者来到绰河源镇庄大宝果蔬超市,跟随庄德凤走了一趟他进货的必经之路,亲身体验板房沟路带给当地职工百姓实实在在的实惠。
2月3日,庄德凤像往常一样开着面包车,行驶在平坦通畅的板房沟路上。他笑着向记者介绍道:“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我去扎兰屯进货要绕到博克图镇,然后上高速,全程跑下来230公里,一去一回,有时候一箱油都不够。现在可好了,这条路到扎兰屯市只需125公里,运输距离缩短,成本降低,农副产品的价格自然也就降了。就说蒜苔吧,以前要卖到7、8元一斤,现在才卖6元,菜价便宜,还新鲜,老百姓也高兴。”
记者注意到,尽管路面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但是上面交织的车辙印足以证明这条道路的受欢迎程度。
途中,记者偶遇从扎兰屯探亲回绰河源镇的王女士。说起这条路,王女士难掩心中喜悦,她说:“以前绕道回娘家要4个小时,坐车时间长,孩子年龄小‘坐不住’,所以很少去姥姥家。现在不一样了,1个多小时就能到扎兰屯市,路况好,用时少,孩子总吵着让我带她回姥姥家玩。”
道路建设,一头连着保障防火应急道路畅通,一头连着民生改善,既畅通了绰源森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动脉”,也牵动着民心的“神经末梢”。
绰源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地跨牙克石市和鄂温克旗两个旗市,东与巴林林业局、南木林业局相连,南与绰尔森工公司接壤,西与鄂温克旗维纳河林场毗连,北与乌奴耳林业局相邻。为使路网更密、路况更优,绰源森工公司着力搭好绰源生态功能区与周边区域的“连接路”,形成森林防火无局域、无区域格局,使内外循环“畅”起来;职工百姓出行的“必经路”,让办事、就医、采买的路“快”起来,让惠民服务有更多的“打开方式”。
绰源森工公司运输管理队主任张聃介绍,板房沟防火应急路全长17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5.5米,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串联起绰和源镇与南木林业局昆尼气林场、扎兰屯市,不仅有效落实几地森林防灭火联防联动机制,也缩短了绰源林区到扎兰屯市的行驶距离,真正达到了一路多用的效果。2022年,他们在板房沟路上铺设砂石,保障通车。今年,他们将加强与属地政府的沟通,申请资金,持续为道路升级,不断为当地百姓增进民生福祉。
重民意,顺民意,民心才安,民心才暖。为让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持续,森工集团持续推动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716公里林场场部对外连接道路全面建成通车,板房沟路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林区出行条件、道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形成了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衔接顺畅的道路交通网络,为林区旅游交通体系构建、生态保护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和惠民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交通基础保障。:民生细如沙。它或是一个安定的住所,一份谋生的工作,又或是一条好走的林间小路,一顿可口的免费午餐……它具体而生动,琐碎又无声,事事连着千家万户,件件关乎百姓冷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职工群众因为一条好走的“便民路”,而透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用一张张笑脸为绰源森工公司这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再次打出了高分。然而,板房沟路面升级,只是绰源森工公司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举措。我们相信,绰源森工公司让民生跟着民声走,职工百姓想要的“小确幸”、希望的“更便利”、盼望的“高品质”,一定会在绰源森工公司持续改善民生的图景中一一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