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以林业“四改”激活森林“四库”
活机制 强产业 富百姓 优生态
——福建省永安市以林业“四改”激活森林“四库”
福建省永安市林地面积373.8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5.04%,森林覆盖率80.44%。以兴林富民为目标,永安市积极探索林业“四改”新路径,聚焦森林“四库”联动,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着力打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
改活机制 破解三大难题
为推动森林资源高效利用,永安市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破解林权登记及流转难题。全面落实优化林权办证措施,免费办理林权登记和地籍调查,累计办理8000余宗不动产权证,林农办证更便捷。规范林权流转程序,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进行延包,新带动森林资源流转5.5万亩,累计流转22.9万亩,推动林权从“静态资产”向“动态资本”转化。
破解规模经营难题。加快培育林业经营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合作社等开展合作经营、股份经营、企业经营和委托经营。全市累计建设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69个,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面积达130.99万亩,打破了林业经营“单打独斗”的格局,构建了新型林业经营发展体系。
破解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难题。完善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协同配合机制,持续清理规范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产权归属清晰,推动林权高效集约。开展新一轮集体林地延包,保持林地承包权长期稳定。
改强产业 坚持三产联动
永安市现有竹林102万亩,人均拥有毛竹6.7亩。永安持续推动竹产业融合。目前,全市有林竹加工企业209家,其中笋竹加工企业169家、规上企业27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2024年,竹产业产值达117.8亿元。
做优一产增效增收。实施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投入上亿元补助竹山基础设施,建成竹山便道4021公里、蓄水池1762口,并大力推广“以电代柴”笋干烤制设备、竹山运输轨道机和履带机、竹梢粉碎机等现代竹业设施。永安市2014年获得FSC(森林管理委员会)竹林森林认证审核,完成认证林地13.53万亩,累计销售FSC认证原竹837万根。
做强二产集群创新。加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林竹)产业园建设,打造20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的笋竹产品,形成以竹集装箱底板、普竹板、重竹板为主,竹香芯和竹机制炭为辅的竹产业优势集群,实现全竹利用。培育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主动对接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开展招商,加快培育竹空间、竹代塑、竹机械等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引导竹加工企业向终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个、绿色食品6个。
做活三产融合发展。连续23年举办永安笋竹文化节(竹博会),2024海峡两岸(永安)竹博会现场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17.64亿元,收获意向订单8000万元。举办7届国际(永安)竹具设计大赛,累计征集国内外参赛作品8000余件。同时,引导竹企业发展跨境电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各类竹产品2000多种,产品销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改富百姓 拓展三个渠道
永安市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激发百姓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可持续经营促增收。推动国有林场等与林农合作,开展大径材培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重点区域林相改善等行动,培育形成复层异龄高效混交林。推广竹林高效经营,累计建成竹林高效示范基地42万亩,实现毛竹立竹量1.3亿株,年毛竹材采伐量约2500万根、收获鲜笋35万吨。目前,全市竹产业从业人员约6.5万人,竹农人均年竹产业收入8000余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以上。
非木质化利用促增收。打造“永安金线莲”“移山莲”林下经济特色品牌。主导制定的《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金线莲》,解决金线莲药食两用的准入问题,在全国建成金线莲体验馆200多个。同时,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68.71万亩,2024年实现产值33.025亿元,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产业集群。有省级森林康养小镇1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处、市级森林康养基地1处。2024年接待游客8.2万人次、营业额9533万元,获评省级森林养生城市。
价值转化促增收。探索林票多元发行,累计制发林票5923万元。实施VCS(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完成55万吨碳汇减排量及项目的第三、四监测期的减排量预售,实现交易金额1200万元。实施天然林收储改革,累计收储天然林2.5万亩。构建多元金融产品体系,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长期限、低利率、手续简便的林业金融产品,持续推广“林权抵押”“福林贷”“福益贷”“林票贷”等,累计发放贷款51.75亿元。
改优生态 抓实三个环节
作为全国首批12个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之一,永安市实施全域森林质量提升、推动森林全周期经营管理,筑牢生态根基。
科学化造林。推广林木良种壮苗、乡土珍贵树种造林,优化林分结构。近3年累计造林绿化约7.04万亩、森林抚育约24.88万亩,实现森林资源量质齐升。推进国储林项目,提高林分质量,总投资6.8亿元,收储林地32.47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2.74万亩,形成高质量森林储备基地。
高效化营林。推进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打造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建设示范林2片,落实抚育间伐2250亩。实施省级人工商品林采伐改革试点,累计办理自主确定主伐年龄和按面积采伐证142份、蓄积量5.42万立方米。
专业化护林。以林长制为抓手,完善“林长+司法”“林长+巡护林”等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推动林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持续建强全省首家专业化森林资源管护单位——永安市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将全市228个行政村的378万亩林地,划为132个管护小区,实现网格化、全覆盖以及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管护。(梅金贵 梅运田)
来源:中国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