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成风尚 物流备战迎高峰

来源:林海日报社
2025-11-06

本报通讯员 牛鑫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牙克石市也悄然融入了这场全国性的消费盛宴。笔者走访发现,今年全国“双十一”呈现周期拉长、重体验的新特征,牙克石市民更趋理性务实,物流体系也已全面进入“备战状态”。

大促提前启幕

       今年“双十一”被业内称为“史上最长”促销周期:苏宁易购于9月30日率先启动,将大促与国庆档期绑定;京东、抖音则于10月9日紧随其后,让消费热潮提前蔓延。

       在牙克石,市民的消费与全国大促的“早启动”节奏同频共振。这不是凑热闹,而是实实在在的家庭储备。”市民李女士向笔者展示她的订单,里面是雪地靴、羽绒服以及为孩子购买的滑雪设备。在她看来,“双十一”的折扣是节省开支的最佳时机。

       准爸爸张先生的购物车装满婴儿衣物与用品,总额2000多元,但他并不打算在11日当天下单。“现在购物软件多,基本上优惠都是提前发放,早点下单既能避开物流高峰还能早点使用。”

       笔者了解到,无论是线上店铺还是本地商超,均不再单纯主打“最低价”,而是将政府以旧换新补贴,售后保障等纳入促销组合拳。

       市民林先生放弃线上抢购,选择线下以旧换新,他说:“线下能直观体验,加上政府补贴,比线上凑单更省心,售后也更有保障。”

       按需购买成共识

       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不断成熟,消费者在追求优惠的同时,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实用性。

       笔者走进牙克石市一家女装店,市民周女士正与朋友挑选衬衣,她坦言,因遭遇过网购色差、尺码不符的问题,今年“双十一”果断转向实体店,试穿合适直接买,省去退换货的麻烦。”

       感同身受的还有小学教师刘女士,经历过囤货闲置后,她今年的购物车只保留了一些折扣较大的品牌保暖衣物、电子产品。她说:“以前凑满减买的零食有时放过期也吃不完,护肤品用到临期,今年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没必要在‘双十一’刻意囤货。”

       笔者在走访时了解到,“按需购买”“货比三家”“体验优先”已成为消费者的普遍共识,推动市场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风雪兼程迎“消费大考”

      笔者走访了多家快递网点解到,今年“双十一”期间,牙克石市区域的订单品类高度集中。除御寒服饰外,米、面、油等基础生活物资,汽车防冻玻璃水、雪地胎,以及取暖家电的销量均出现显著峰值。

    “件量比平时多了快两倍。”韵达快递站内,快递员王师傅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加班一周。他一边熟练地分拣包裹,一边指着门外说:“件量翻倍,重量也翻倍。平时以中小件为主的包裹结构,在‘双十一’期间基本被成箱的纸巾、洗衣液、家电等大件重货取代,分拣难度大,配送难度也更高。”

       面对即将到来的物流高峰,牙克石市快递企业已提前进入“备战状态”。爱民东街韵达快递网点负责人刘先生告诉笔者,为应对“双十一”,他们提前扩充了临时人手、增加了配送车辆,并延长了1小时晚间派送时间,以确保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包裹,能够尽快穿越风雪,完好无损地送达收件人的手中。

       对于快递员刘先生来说,每天的派送都是一次意志与技术的考验。电瓶车行驶在冰雪路面上需要格外小心,一些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需要快递员扛着沉重的包裹上下楼。问及辛苦与否,他憨厚地抹了把额头的汗说:“冷是真冷,累也是真累,但把快递送到收件人手中时,他们那声‘谢谢’和‘辛苦了’,让我们特别温暖,我们送的不仅仅是快递,也是收件人的一份安心。”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