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金河的老一代务林人

来源:
2019-11-01
     杜传平
       金河林业局1958年建局,至今已走过了61年的风雨历程。在金河林业局开发建设以来的峥嵘岁月里,老一代务林人无私奉献,将人生最美丽的青春与汗水播撒在这片土地上。现在他们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仍然有一些老务林人留守在这里。
       老一代务林人多数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四川、安徽等地,待退休后,有一些人便携家带口回到原籍。前几年林业局实施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居,林场陆续撤销,许多老一代务林人以此为契机搬迁到牙克石、海拉尔、扎兰屯等地居住。一些老务林人,因为儿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由于上了年纪,他们的生活也多有不便之处。
       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心里也时常牵挂着老人,惦记着他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隔三差五地就要给家里打电话问候一下。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儿女们想方设法也要把老人接到身边,更好地照顾他们。有的老人经不住儿女的苦苦相劝和哀求,跟着儿女去了外地,然而往往住上一年半载就又回来了,他们说“还是觉得在林区住着舒坦,得劲儿。”弄得儿女们很是无奈。
       这些留守的老人生活的很充实。他们时常看看新闻,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天气好的时候就到街上转转,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搭伴溜溜弯儿。夏天便在菜园子里种上几样小菜,早晚给菜地浇浇水、除除草也不失为一种闲情雅趣。冬天天冷了,老人们呆在家里的时间就多一些,偶尔会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打发一下时光。
       据了解,在林业局居住的老一代务林人中,有些之所以没有离开,是因为子女还在为林区的建设奋斗着,老人身边也有人照应,等孩子退休了,他们也有去外地定居的打算。
       林区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难熬的。住楼房的还好,不用自己烧火,屋子里一直恒温还是很热乎的。然而住平房的可就不一样了,虽然不是过去四处漏风的的板夹泥土房了,但是砖房如果不多烧些煤,还是不暖和的。而且劈柴和煤渣的倾倒对年迈的老人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还有部分老一代务林人留在金河,不能离开,是因为孩子们虽都在外地闯荡,但都是打工族,没有稳定住房,一年四季都漂泊不定,他们自己生活过得也很艰难,作为老人不能给儿女提供物质援助,总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拖后腿。
       金河邮局和信用社门前是最热闹的地方。街边不仅有当地摆摊卖货的,还有外地过来展销处理便宜商品的,常常吸引着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这里聊聊家常或买点儿便宜东西。
       现在,林业局的物质生活条件虽然较以前好多了,然而出行、就医还是很不方便。但还是有一些老务林人扎根这里,不愿离去,不愿离去的原因源于他们心里那份对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难以割舍的情感,因为在这里他们曾经留下了青春的脚印与梦想……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