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绿色希望 ——“2018年度全国十佳林场”牙克石林场发展纪实
来源:
2019-11-01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淳源 通讯员 符超
沐浴着秋阳,10月29日,记者走进牙克石林场。牙克石林场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牙克石市林业和草原局。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牙克石林场乘“绿色发展”之舟,在绿化造林、公益林管护、森林防火等生态保护之海杨帆远航。2019年4月,中国林场协会发布“2018年度全国十佳林场”名单,牙克石林场从全国4613个国有林场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这里有绿色宝藏。牙克石林场生态功能区面积359.95万亩,林业经营面积为243.94万亩,有林地104.66万亩,有天然次生白桦、山杨、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森林覆盖率达67.77%,森林总蓄积528.52万立方米,公益林管护面积74.13万亩,天然林商品林管护面积75.96万亩。
这里有北疆绿色风景线。近年来,牙克石林场坚持科技兴林,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以工程造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植被恢复工程为依托,累计造林30万亩。
为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40岁的张军,是牙克石林场副场长,牙克石市劳动模范,在林场从事营林工作已经近二十年了。他的足迹遍布生态功能区的每一个角落,他参与了牙克石市重点区域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植被恢复项目等工程方案的设计编写工作。
“这些年,我组织参与的造林地已达三万亩,植树近890万株。” 张军告诉记者。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张军和他的同事们绞尽脑汁,通过查询资料、潜心研究和不断摸索创新,利用抗旱保湿剂、GGR生根粉蘸根、抗蒸腾剂处理苗木的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林场节约了补植造林开支。
2012年,张军带领营林办技术人员配合乌兰浩特林勘二院,对森林资源进行一类、二类调查,对牙克石林场生态功能区内地类、林种、树种、林龄等进行连续清查,编制了详实的牙克石林场生态功能区资源统计表、说明书,包括森林资源统计表、森林资源消长表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绘制出详尽的林相图,为科学营林提供了可靠依据。
“张军是许许多多林业人中最平凡的一员,在默默奉献中焕发着耀眼的光芒。”牙克石林场场长石国忠这样评价他。
据牙克石林场场长石国忠介绍,牙克石林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分布均衡,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乔木林是森林的主体;林地以生态公益林为主,树种结构合理,生长稳定;林政管理严格有力,森林保护措施合理有效。自2000年以来,通过造林工程、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植被恢复工程,累计造林30万亩。自2010年至今,共培育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裸根苗、容器苗240万株。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的造林工程,受到国家、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的高度评价,曾获得呼伦贝尔市林业局授予的“造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为了“绿凤凰”静静栖息
今年34岁的杨宏宇别看年龄不大,却是防火战线的一名老兵。
在牙克石林场管护区域内有一只“绿凤凰”,这就是国家AAA级景区——牙克石凤凰山景区。杨宏宇说:“为了确保这只‘绿凤凰’有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我们的防火工作来不得半点儿松懈。”
“今年,林场为凤凰山景区管护站新添置了两辆摩托车,这给以往全靠两条腿爬沟过坎开展巡护的工作人员减轻了不小的压力。”正要出去巡护的杨宏宇说。
凤凰山景区占地115平方公里,牙克石林场承担着75平方公里的管护任务,景区内有3家汽车测试机构、两家渔场、三家马场和牧点,紧邻301国道,景区内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牙克石分赛场赛道、场馆建设正如火如荼。秋季大风天气、林下可燃物逐年增多等不利因素,使秋防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给秋防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杨宏宇告诉记者,进入秋防火期以后,他们的工作很忙碌,每天要对各生产作业点的防火设施进行检查,并向群众宣传防火知识。
为保护好美丽的凤凰山景区,秋防期间40多名巡护人员每天流动巡护,林场快速扑火队员24小时待命,防火运兵车、装甲车、水罐车靠前驻防,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责有人担”。 “四级风以上天气,停止一切野外生产生活用火,禁止一切闲杂人员入山。”杨宏宇说。
据了解,林场从制度落实上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逐级实行领导责任制;严格野外火源管理,林场生态功能区内共设立11个公益林管护站,形成了覆盖整个生态功能区的观察网,并取得了管辖区内连续十年无重大火情和重大火警的好成绩;成立专职快速扑火队,实行军事化管理,24小时执勤值岗。2018年,他们建造了占地909.8平方米的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装备齐全,车辆、机具状态良好,达到临战状态。
改革激发创业活力
根据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牙克石林场兴办第三产业,安置富余职工,不让一个人掉队,让每个人都有幸福感。
食用菌和苗圃是林场积极拓展第三产业走出的路子。这些年,林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成绩喜人。林场苗圃圃区面积1800亩,现有乔木、亚乔木、花灌木种类30余种,以樟子松和落叶松为主要培育品种。苗木主要用于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城镇美化等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现已开拓出五个功能区:育苗区、营养苗繁殖区、引种试验区、嫩枝扦插区、乔灌木大苗移植区,并充分利用PC板现代阳光大棚,引入输变电及排灌系统。通过创新生产技术,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缩短了种植时间,提高了苗木成活率,2013年,牙克石林场苗圃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
林场于2015年开始实施食用菌产业园项目,现已粗具规模。共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20个,所种植的菌类有滑子菇、香菇、平菇、灵芝、木耳等,种植特色水果有草莓、蓝莓、树莓、西瓜、哈密瓜等,蔬菜有秋葵、黄瓜、西红柿等,养殖业包括火鸡、野鸡、鸵鸟等。
“林场发展第三产业,不仅稳定了职工情绪,也让职工增加了收入。”牙克石林场第三产业食用菌产业负责人李晓龙说。
惠民工程提升幸福感
牙克石林场从2009年开始筹备场区绿化工作,特别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不断加大场区绿化力度,通过对场区开展植被恢复工作,播种草坪总面积11600平方米。对历史遗留的沙坑进行填埋,通过客土造林的方式,在场区及家属区种植茶条槭、榆叶梅、银中杨、黑桦、紫叶稠李、花楸等各类苗木,苗木种植总量达17万余株(丛)。
在开展场区绿化工作的同时,牙克石林场对家属区环境进行了整治,硬化家属区路面4.7公里;为家属区居民安装净水设备,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家属区安装路灯,方便居民出行;修建公厕5个,垃圾集中倾倒点5个,家属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修建居民休闲广场和花坛,为居民提供了优质、舒适、美观的生活环境;对年久失修的办公室进行升级改造,为职工提供了舒适的办公环境;建设600平方米的职工活动中心,购置各种健身器械,丰富了职工的娱乐生活。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家属区和办公区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筹备场区绿化工作至今,牙克石林场已将最初的设计图纸落实到场区的一草一木中,通过不断完善,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稳定、景观优美的生态体系,实现了林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017年,中国林业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和中国林场协会联合授予牙克石林场“中国最美林场”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