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人付子云在海南“火”了
来源:
2019-12-20
刘莉
最近,一位从牙克石走出去的汉子在海南“火了”。他和他的公益团队首创的康养模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海南各地的康养单位以及广西等地的一些机构纷纷前来取经学习;他和他的公益团队被《南国都市报》提名,参加了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明办、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由海南慈航公益基金冠名支持的“感动海南2019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人们通过报纸以及网络给他和他的公益团队投票,票数一路攀升。人们不禁要问,这位从牙克石走出去的汉子是谁?他们创办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公益团队?有着怎样的公益项目?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走近他们的公益事业。走近他——付子云
这位从牙克石走出去的汉子叫付子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内蒙古人,曾是牙克石市电视台的一名职工,有着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那他怎么会到了海南?又怎么会做起了公益?这还要从他来到海南的原因说起。
2009年,付子云的母亲突发脑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付子云听朋友说,海南气候温和,对心脑血管病的康复有好处,于是,他就带着父母来到了海南疗养。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父母,他辞去了在牙克石的工作。他首先将父母安顿在了安定县的塔岭新区,由妻子照顾,自己到了海口,开始了在海南的务工生活。工作期间,他结识了李陈丹,2011年,付子云和李陈丹合伙创立了装修公司。
为了能让父母生活得愉快,工作闲暇之余,付子云总是开车带着父母到处游玩。一次,付子云又来到安定接父母出游,车子开动时,坐在后座的父亲说:“我们是出去玩儿了,他怎么办哪?”付子云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人孤单单地坐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他们。老人眼睛流露出来的羡慕和孤独,深深地刺痛了付子云,他赶紧调转车头,将老人扶上了车,老人眼里充满了感激。
几天后,付子云再次带父母出游,小区楼下又多了几位不相识的老人。父亲对付子云说:“这些叔叔阿姨都是我和你妈妈的朋友,都是来海南养老的家乡人,来了这么久,平日里只能在小区附近走走,今天带上他们吧。”付子云听从父亲的话,请这些老人上车,带着他们和父母一同外出游玩。久而久之,老人们见识到了付子云的憨厚善良,每当看见他回到小区,会主动地问他:“是不是又要去游玩啊?带上我们吧。”就这样,付子云的私家车就成了候鸟老人的旅游车,老人们在车里有说有笑,付子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同时,心里也充满了同情。在付子云看来,老人们的快乐是他最大的安慰,但是老人们的孤独冷清也让付子云不安,和老人们接触多了,他常常会听到老人们叹着气说:“太孤单了,明年不打算来了。”是啊,孩子们尽了孝心,给父母在海南买了房子,可是他们还没有能力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讲求实干的付子云开始行动了。在业余时间里,他在自家小区的小广场上,组织老人们读书唱歌,下棋打扑克,让老人们彼此认识,多多交流。几个月下来,他发现,老人们相互熟络起来了,自发地在小区组成了舞蹈队、门球队、摄影队。小区的候鸟老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窝在家里,他们走出家门,结交朋友,旅居养老的生活变得快乐幸福了。
候鸟老人就应该在海南开心地旅居,没有后顾之忧地养老,此时,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付子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了。
走入“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
安定县塔岭新村共有22个新建的小区,生活着近2万的候鸟老人。为能方便组织带领老人们开展活动,也能为老人们在生活中出现困难的时候得到帮助,2012年,付子云和李陈丹在小区创建了 “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这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组织,组织的宗旨就是帮用力旅居式候鸟老人健康快乐地在海南养老。
“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已经成立8年了,据李陈丹说,成立时的地点就在小区的天台上,当时,她曾问过付子云,把这么多老人组织起来,对你有什么好处?付子云告诉她:“所有的老人都能收获快乐,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服务中心成立8年,付子云和李陈丹没收过一分会费,老人们活动所需要的音响等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出钱购买的。小区的老人们提议可以收些会费用于服务中心的运作,但是付子云坚持不收,所有的费用都由他们自己承担。
服务中心成立8年来,组建了太极、书法、绘画、舞蹈、摄影、文学写作等40多支队伍。服务中心不设任何门槛,只要你有爱好,老年服务中心就会帮助你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付子云给有特长的老人发聘书,让他们担任各个兴趣队的老师,带领爱好相同的老人一起活动,如今已有近2万候鸟老人参与其中了。
自从成立了服务中心,付子云和服务中心为老人们做的大小事情是说不尽道不完的。付子云的手机号码一直保持不变,而且他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老人们平时遇到了困难,都可以及时联系到他,8年来就是通过这个手机号,他12次救助了突发疾病的老人,使他们转危为安。据李陈丹讲,一次,付子云让她帮忙给一位老人送药。她来到老人家,看到的是一位腿部摔伤的老人躺在床上。老人看到她来,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女儿。李陈丹被触动了,一连照顾了老人半个多月,每天为老人做饭、搞卫生、端屎端尿。
服务中心成立8年来,老人们只知道付子云是来海南创业的,并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因为付子云从不做塔岭新区的生意,不挣候鸟老人们的钱。
到了2018年,参加活动的候鸟老人越来越多,老人们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平日里他们只能在小区,公园里开展活动。付子云意识到,服务中心就像一颗大树,好不容易枝繁叶茂,没有场地,就像没了根基,大树也会倒下。有朋友劝付子云:“为服务中心找间办公室就行了,不用再找场地了。”闫阿姨等人再次出主意,可以收取一定的会费,用于租场地。付子云没有同意,他说“帮助别人还要收钱,这违背了我办服务中心的初心。”最后,付子云和李陈丹自己花了20万元租下了一座小楼,他们开始悄悄地装修,后来闫阿姨知道了,叫上朋友、带领小区的老人前来帮忙。这时,大家才知道,这座小楼是付子云和李陈丹自己花钱为老人们租下的。
付子云在为候鸟老人服务的过程中还有个体会,来养老的老人绝大多数身体还很好,不仅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还有能力关心他人。付子云想,如果能让老人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既能让老人们感受到旅居的温暖,也能让他们再次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能体会到被需要的快乐。于是从2019年开始,付子云在塔岭新区成立了以候鸟老人为主体的学雷锋服务站。仅在阳光椰风苑小区,学雷锋服务站成立的第二天就有53名候鸟老人报名加入,旅居老人成为学雷锋志愿者,他们帮助其他老人,甚至是年轻人。
说来也巧,学雷锋服务站成立不久,李陈丹就成了雷锋服务站的受益者。李陈丹患上了慢性病,老人们上门嘘寒问暖,给她端水送药,帮她收拾屋子,买菜做饭。一直持反对态度的李陈丹的丈夫感慨地说:“做好事,真的可以温暖别人,也能温暖自己。”
现在的老年服务中心,细化了服务队伍,成立了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义务演出等服务队,各服务队都确立了自己服务帮扶的对象。他们还开展了“候鸟式人才大讲堂”活动,充分调动了候鸟老人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余热,使老年活动中心的服务更加多样化、知识化、系统化。
候鸟式旅居养老模式备受关注
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为老人服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付子云和他的公益团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候鸟旅居养老模式。他们的这一康养模式得到了安定县委和县政府的关注,近年来,县里的有关部门纷纷来到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调研走访,对付子云这些年轻人创办的这份公益性事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定安县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拟建立起党支部和候鸟工作站。2019年重阳节,安定县的候鸟养老模式经媒体报道后,“夕阳红老年服务中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8年过去了,付子云从一名陪着父母到海南疗养的创业者成为照顾更多老人的公益服务者,他还使更多的人成为了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每每有媒体问起付子云:你是一个外来的创业者,是什么原因让你自愿拿出金钱,花费时间精力,在他乡做公益呢?付子云总是那么简短的一句话:“我是一名党员,即使在他乡,也要发扬爱老敬老的传统,让老人们快乐地旅居康养。(作者系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