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些“朋友”的偶遇
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止商业性采伐以来,在绰源森林生态功能区里,野生动物“朋友”多了起来,并敢与人们相视或随行。
2016年6月初,我和单位的四名同事一起去清水河、八十铁矿公路方向的远山林地,进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在途中,我们一边观察路边的林况,看其是否有病虫危害,一边记录、定位。就在此时,路边柳林的一个缺口处,静静地站立着一只半大的棕黄色狍子,狍子的前面是一片近似圆形的嫩绿草地,很平坦、空阔,狍子的后边是一片青翠的松桦混交林,此情此景宛如一幅优美的画。看到狍子的一刹那,我们都激动不已,忙着掏相机、手机,准备拍照留念。为了不惊扰这位特殊的“朋友”,我们打开车窗,拉近镜头,与其相视,直到我们拍到它那呆萌的样子后,这位“朋友”才掉头直奔林内而去。
带着兴奋的心情,我们继续沿着崎岖蜿蜒的公路前行,公路两侧青翠的柳林、松桦在夏日里,尽情地伸展它的枝体,将公路挤成一条窄窄的缝隙。车辆在绿色长廊里驶过,花香鸟语,景色怡人。和煦的阳光透过青枝绿蔓照射在车窗上,暧暖地打在路面上。这时,十几条棕黑色的毛毛虫在公路上爬行,我们下车仔细查看,发现这种毛毛虫原来是豹灯蛾的幼虫。我们对这段公路两侧出现的豹灯蛾幼虫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它不仅咬食柳树叶、柴桦叶、柳叶绣线菊叶,还咬食沙草科植物以及蒿子、车前草等多种植物。于是我们将其收入到养虫盒,并进行了定位、记录。
夕阳西下,我们也收工返回了。这时,一对小狐狸“朋友”闯入了我们的视线。当时,我们欲停车对它们进行拍照,可没等车停稳,狐狸“朋友”就向林内跑去了。当我们的车辆继续缓缓前行时,它们又跑了出来,离我们不到二三米远,在公路下毫无畏惧地跟随我们的车辆跑。这期间,它总是在公路下的树空里跑,我们很难对它取个完整的镜头。无奈,我们只好对这位“朋友”放弃了拍照。我们的普查车加速了,它们也渐渐地消失在了林内。
司机于平告诉我们,我们此次普查的路线,是野生动物出没最多的地段。这里不仅有狍子和狐狸出没,还经常能看到猞猁、野猪、雪兔、猫头鹰、飞龙、野鸡等野生动物出没。究其原因,我想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执法力度加大了,这为野生动物“朋友”提供了安全、无扰的生态环境,使得林区生物链得到了自然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