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医生”高荣红
□本报记者 杨丽英 通讯员 郝立波
“作为与病虫害作斗争的‘森林医生’,治病救树是咱们最大的天职。”这是毕拉河林业局森防站检疫股股长高荣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不畏严寒酷暑常年奔走在山间密林中,为坚守这片绿色林海默默奉献,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说起高荣红,人们更习惯叫她小高,性格开朗,梳着短发,简直像个男孩子,别看她性格大大咧咧,工作中可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
记得2013年刚进森防站工作时,小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没有什么概念,她只是单纯地认为森防站的工作就是采集标本,查看一下树木有没有病虫害,然后进行防治,工作量也没那么大。然而四年的森防工作让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了蜕变。
因为曾经是管理员,小高从进入森防站工作的第一天就要学习大量检疫、测报等理论知识,她从零起点开始,总是加班加点学习,还利用每天晚上和业余时间学习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类书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多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实践都是一张白纸。小高始终这样认为,于是,她就找老检疫员拜了师。在深入到贮木场、板厂、苗圃等地开展检疫工作时,她干中学、学中干,跟在前辈后面不懂就问,直到弄懂为止,有的人说她有点较真儿,然而正是因为她谦虚好学、吃苦耐劳、时刻较真儿才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没停伐前,木材的检疫工作非常繁重,经常半夜接到通知要求检疫木材,小高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骑着摩托奔向森防站。停伐后,增加了检疫员的工作量。每年春季在培育上山种苗和绿化苗木时,小高每天都要去苗圃好几次,跟踪检疫,严把种苗检疫关,因为这是种苗是否健康的关键,也是“森林医生”的职责。
毕拉河林业局森防站一共有16人,除了年龄大,身体不好的职工,能出外业的只有12———13人,女职工的比例占到了70%。森防的工作比较繁杂,有测报、防治、检疫以及采集等工作,尤其是测报预警工作是林业有害生物各项防治工作的基础,需要出外业,需要早出晚归,需要时刻奔走在森林里,面对人员不足的情况,小高自告奋勇地做了测报组的兼职人员,看似是兼职人员,她却一项工作也没落下,是个“多面手”。
2015年7月初,小高跟随森防站测报组全体成员深入到33公里进行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开始为期一个月驻扎生活。测报组的全体成员都是女职工,搭帐篷、搭炉灶便成了小高的任务了,她不仅是健壮的劳动力,还是司机,是厨师,更是晚间利用黑光灯、频振灯测报的技术员。每天晚上悬挂黑光灯和频振灯前首先要发电,还要选择地块、确定距离,对于测报组这个“娘子军”,小高已成了她们的“主心骨”。每晚监测都要到次日凌晨一两点钟,她们蹲守在黑光灯旁,忍受着蚊虫叮咬。在各种成虫羽化高峰期,每晚上灯量很大,为了更多地充实种类及数量,必须及时对上升种类进行标本制作,她们便点起蜡烛边采集边制作。为了防止翅脉受到损害,确保完整性,她们还要及时将标本放置到保湿容器里。在几天的连续作战后,大部分同事已经熬不住了,小高却常常在晚间只休息两个小时,早晨四点便早早起来将标本放置到保湿容器里,在其他人醒来后,小高不但做好了此项工作,还为大家做了早饭,同事们问她不困吗?小高总是笑着说:“我是夜猫子!”
2016年12月1日,小高因右胳膊肘处长了个肌瘤,做了手术,医生让她在家至少休息一个月,因为术后胳膊肿的跟腿一样粗,有时疼得她直咬牙,却依然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手术后,她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没向组织请过一天假,边治疗边坚持工作,身边的同事们都十分钦佩。
生活中小高是个热心肠,乐于助人。工作中小高一丝不苟从不含糊,无论是对越冬幼苗、春季上山幼苗、换床的幼苗检疫,还是对花卉市场的花卉复检都认真对待,她克服严寒酷暑、蚊虫叮咬,奔走在林海中。她用自己的“萤火之光”,在平凡的工作中展现不平凡的风采,她是森林的“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