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忠文以站为家

来源:
2018-01-15

       天当被,地当床,野菜野果充饥肠。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吃硬干粮。翻过梁,跨过坡,起早贪黑杀病虫,不惧野兽与蚊蝇。这是白忠文从事32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工作的真实写照。
  白忠文是得耳布尔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她每年要带领站内工作人员,在野外住宿达60个昼夜,捕捉昆虫标本,收集兴安落叶松、白桦、甜杨等树种的各类各时期“病例”。尤其是近三年来累计完成防治任务达25万余亩。先后发布测报消息200多次,准确率在90%以上,检疫木材40万立方米。
  白忠文是站内唯一的蒙古族女性干部,她以勤勉敬业、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工作风格,以及较高的政策理论和专业水准,赢得林业局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近几年,她带领大家在生态功能区内搞创新,抓保护,促发展。通过测报、检疫、防治三大综合工作系统,累计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56万亩。
  一次,康达岭林场施业区林地需要防治舞毒蛾,当时事态紧急,必须利用“黑灯光”夜间捕杀。她与7名队友坐着三轮摩托车出发,直到半夜,才将舞毒蛾诱杀完成一部分。这时摩托车中途发生了故障,于是她安排2名男同事带队,其他女同事居中,自己走在最后,夜晚的山林里不时传来猫头鹰和狼的嚎叫声,一路上,他们互相鼓励着,等回林场天都亮了。
  白忠文把防治检疫站视为“家”,她带领队友们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成为岗位技术强手,每个人都有一套“绝活”。工作中,大家对技术操作,方案选择,技术处理都得心应手;生活中,大家又相互关爱,密切配合,大家心中有很强的团队意识。
  为了做好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病虫害防治工作,白忠文带领大家以杨树易患烂皮病为攻坚难题,全站人员起早贪黑设计课题,反复配制适宜的药液,并亲手组织现场多次防治,酸药不慎溅到脸上,火辣辣的痛,虽然大家满身的药味,却没人喊苦、喊累。
  为了进一步拓展工作,白忠文继续探索和创新适宜本地区防治的有效方法。她带领同事们,订制鸟巢,攀爬大树悬挂,招引啄木鸟、大小山雀10余种益鸟,让鸟儿们安家落户,繁衍栖息。现在已挂鸟笼2000多个,筑巢率达98%。在白忠文的工作室里,有她与同事们苦心经营的森防站标本室,现有昆虫标本1万余件,植物标本700余件,动物标本30余件。这些标本能反映出当地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成为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该站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档案管理二级标准基地。
  白忠文是一个甘于贡献、坚强、乐观的人,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以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鼓舞着身边的人,2014年她被评为全国森防战线劳动模范,还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和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薛英 刘利

 

林海日报社主办林海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15-0074林海日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