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怕寒

来源:人民网
2018-11-29

       去过欧美国家的人会发现,很多地方没有热水提供,这让从小习惯喝热水的中国人十分不适应;天气转凉,似乎中国人也比外国人穿得更厚,捂得更严实;坐月子对于中国产妇来讲可是头等大事,有很多禁忌,但欧美国家却没有坐月子这个观念。为什么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寒冷的态度截然不同?

        中国人怕寒冷还与体质因素密不可分。西方人饮食以肉食、奶酪为主,体质一般偏热,中国人吃谷物、蔬菜较多,体质偏寒,《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指出,除平和体质(正常体质)外,我国居民阳虚体质占比最大(16.4%)。阳虚指人体的阳气不足,阳气有温煦作用,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则会出现怕冷、四肢不温、面色无华、精神萎靡、大便不成形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还和后天不良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等。

        建议怕冷的人从以下几方面调养身体。

        适当吃一些甘温益气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烹调时加入辛温的葱、生姜、胡椒、咖喱等调味品,不要大量吃西瓜、黄瓜、梨、螃蟹等寒凉的食物。

        动则养阳。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多晒太阳。天气转凉,如果户外活动减少,可在阳台上晒晒背部,借助自然界阳气温通经脉。

        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控制在40℃左右,同时可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护好头颈腰。阳虚体质者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以下几个部位。头部: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得不到保护,体内阳气容易外散,天冷出门建议戴顶帽子,最好盖住前额和耳朵。颈部:冬天最好穿有领子的衣服,外出戴围巾,平时可艾灸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腰部: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凉,人的“先天之本”也会受牵连,日常可经常摩擦腰部,双手相搓,以略微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