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条森林铁路(下)
(接上期)
1958年1月3日,根河森铁处正式投产运营,干线开通32公里,还有支线46公里、岔线28公里,其它线路3.4公里。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森铁车站有根河站、峻岩(今乌利库玛)站、下央格气站,其中从乌利库玛15公里支线向内延伸的岔线作业点有保古得里、先锋、塔拉和川西沟;从下央格气32公里支线向里延伸到平安和加丰。在册职工共有955人,其中干部26人。设党总支书记1人、行政主任1人、副主任1人、工会主席1人,机关实行大员制,设有调度员、材料员、会计员、劳力员、安全员和行政管理员。下设机构有车务段(负责车站、行车管理)、机务段(机车运行)、工务段(负责森铁线路养护、维修)、电务段(负责电信通讯)和一个装车队。主要运输原木,投产当年计划运输148700立方米,实际完成145365立方米,完成计划的97.8%。客运任务由德式台车底架改制而成的自制客车完成,主要由内燃机牵引。不久石家庄动力机械厂和哈尔滨林业机械厂模仿苏联的蒸汽机车制造出国产28吨蒸汽机车,优先供根河林业局使用。1959年森铁主干线由32公里延伸到54公里,新建开拉气车站,开拉气林场投产运营。
继伊大线、好冷线、根萨线森铁线路修成之后,1958年,甘河林业局修建了甘河———甘源森铁线,干线全长73公里,1959年投入运营。1960年,阿里河林业局修建了阿里河至伊山林场的阿伊线森铁线,干线全长82公里,1961年投产。这样林区形成了4个以森铁运输为主的林业局,共5条森林铁路。至1980年,森铁线路总长度达到1445公里,达到历史最高。
随着林区可采资源的减少和分散,森铁运输失去了自身的优势,运输成本加大。为减少成本,1982年10月,根河林业局将森铁好冷干线53公里以及支岔线全部拆除,部分森铁路基拆轨后改建为铁路。1993年至1995年,阿尔山林业局将全部森铁线拆除,改为汽车运输。1999年后,根河、甘河、阿里河都将森铁拆除。
随时时间的流逝,森林铁路又开始出现在林区,这时的森铁不再是木材运输的主力,而成了林区旅游的重点项目。2011年,一条森林小火车旅游专线阿里河林业局相思谷景区建成通车,成为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旅游的又一个独特亮点。此次修建的景区新修建的森林铁路总长6公里,其中干线长5公里,3个支线长1公里,是在原废弃的铁路线基础上修建的。修复完毕的森林小火车车头焕然一新,重28吨,动力燃料是煤。机车后有3节车厢,分别是客车、旅游观光车和守车。狭窄的车厢、老式的桌椅,把游客带回了久远的岁月。森林小火车除了为游人赏景提供交通外,更展现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给林区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王宇新根据史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