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传来好消息

来源:绿网
2019-06-28
       近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阿里河林业局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的大棚里传来好消息,园区科研人员利用覆土栽培技术栽培的猴头菇长势喜人,正在进入采收期。
       走进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的猴头菇大棚,一朵朵个体匀称的猴头菇从菌棒里冒出头来,正铆着劲儿往出长,单朵猴头菇最重可达3.5公斤。据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人员介绍,通过猴头菇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总结出猴头菇半脱袋覆土栽培方式生产出的子实体含水量少20%以上,节约了晾晒时间,每100袋栽培袋干品产量比原始栽培方式提高1.45千克左右,大大提高了产量。
       “通过将近两年的示范推广,我们总结出了适宜林下覆土栽培的猴头菇栽培技术,其成果可以带动相关加工、销售等产业发展。猴头菇是一个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的产业,通过产业化、规模化示范推广,为林区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提供了致富好项目。”产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林景山说。
       “覆土栽培猴头菇技术的推广,为林业局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士杰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栽培面积,充分发挥食用菌猴头菇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为了解决猴头菇受水易烂和采摘出的猴头不易晾晒等问题,2017年,阿里河林业局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科研人员开始对猴头菇覆土栽培技术进行针对性研究。同时,开展多种试验方案,在园区大棚集中开展试点。经过不断研究探索,试验研究取得了成功,并在2108年进行了大规模示范推广,实现了猴头菇覆土栽培技术全面应用。(潘志鹏)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