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德江夫妇: 沐浴温暖 感恩前行
来源:绿网
2019-06-28
时间: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早晨的原林,蒲公英花摇曳竞放。民居院旁的格桑花冒土而出,茁壮成长。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寄托着人们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憧憬。
5月下旬,65岁的鞠德江因胃痛,被帮扶干部送到牙克石的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是息肉较大,需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今天,病理结果出来了,医生建议他到外地治疗……鞠德江的老伴李秀君说,有种天塌的感觉,而我们也在不断地安慰着。安慰的同时,帮扶干部也积极帮助联系异地治疗费用结算和办理转院事宜。
鞠德江患有抑郁症、心脏病、高血压。64岁的妻子李秀君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个家庭是因病致贫的。
前两天,我与恭连、丁雷去了鞠德江家,鞠德江正在住院等待病理结果。当问起李秀君为什么没找陪护时,她说:“两个人在牙克石吃饭一顿就要近20元,一个人吃饭还能省。再说,有扶贫干部照顾,我也放心”。鞠德江的一个侄女家在牙克石,住院期间也一直照顾着他。
与李秀君聊天之间,邻居取走李秀君席的几棵秧苗,朴素的邻里情感在几棵小小秧苗中传递。这里的人们,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是相互帮衬着。李秀君说,邻居的帮衬,让她在困境中感到温暖;党的扶贫政策,让她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鞠德江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在帮扶干部的努力下,他和老伴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享受健康扶贫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还帮助李秀君办理了慢性病。2018年,鞠德江夫妇土地分红4500元,粮补5746.62元。每逢节日,大兴安岭电视台、牙克石市新区管委会等帮扶单位都送来大米、面粉、豆油等生活慰问品。镇党委、政府为他家的住房进行了维修粉刷,现在是屋内温馨、院落整洁,一条幽静的小路延伸至庭院门前。
李秀君自豪地说,政府还送给她家一台超薄电视机,每天都能知道国家大事呢!
2018年“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持续实施,鞠德江家分得收益2144元。同时,看护管理沙棘林还领到劳务费3600元。
李秀君说,去年入冬时,镇里为每户贫困户都送来了2吨燃煤,使她家整个冬天都是温暖的。
谈起自己家的生活经历,李秀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燕子絮窝,絮到今天不愁吃穿的好生活。”满足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鞠德江和李秀君都是40年前来到这里的。鞠德江18岁从山东老家来到姐姐家,由于姐夫有病,他就承担起了全家的重担。春天开荒种地,夏天打草喂牲畜,秋天“和泥抹墙”,冬天“拉劈烧柴”。
李秀君17岁从老家辽宁也来到姐姐家,帮着姐姐做家务。当年生活都不富裕,在艰苦的生活中,经人介绍两人组成家庭。鞠德江在生产队赶马车,运送生活物资、集运木材,后来为粮店倒运粮食。李秀君操持家务,生育一儿一女,生活一直拮据。
儿女长大成人后,到大连的码头打工。老两口也随儿女去了附近的农村,租房给儿女洗洗涮涮,虽收入不高,但也其乐融融。然而,4年前女儿病故,使老两口陷入了悲痛之中,鞠德江也因此得了抑郁症。儿子在码头靠送淡水维系生活,老两口又体弱多病,无助的他们又回到了这里,开始了靠邻里接济的生活。
精准扶贫政策的阳光沐浴到了这里,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一次次来到家里与老两口“拉家常”,并积极协调为老两口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一件件暖心的事,让鞠德江和李秀君鼓起生活的勇气,开始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姜旭东)
早晨的原林,蒲公英花摇曳竞放。民居院旁的格桑花冒土而出,茁壮成长。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寄托着人们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憧憬。
5月下旬,65岁的鞠德江因胃痛,被帮扶干部送到牙克石的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是息肉较大,需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今天,病理结果出来了,医生建议他到外地治疗……鞠德江的老伴李秀君说,有种天塌的感觉,而我们也在不断地安慰着。安慰的同时,帮扶干部也积极帮助联系异地治疗费用结算和办理转院事宜。
鞠德江患有抑郁症、心脏病、高血压。64岁的妻子李秀君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个家庭是因病致贫的。
前两天,我与恭连、丁雷去了鞠德江家,鞠德江正在住院等待病理结果。当问起李秀君为什么没找陪护时,她说:“两个人在牙克石吃饭一顿就要近20元,一个人吃饭还能省。再说,有扶贫干部照顾,我也放心”。鞠德江的一个侄女家在牙克石,住院期间也一直照顾着他。
与李秀君聊天之间,邻居取走李秀君席的几棵秧苗,朴素的邻里情感在几棵小小秧苗中传递。这里的人们,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是相互帮衬着。李秀君说,邻居的帮衬,让她在困境中感到温暖;党的扶贫政策,让她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鞠德江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在帮扶干部的努力下,他和老伴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享受健康扶贫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还帮助李秀君办理了慢性病。2018年,鞠德江夫妇土地分红4500元,粮补5746.62元。每逢节日,大兴安岭电视台、牙克石市新区管委会等帮扶单位都送来大米、面粉、豆油等生活慰问品。镇党委、政府为他家的住房进行了维修粉刷,现在是屋内温馨、院落整洁,一条幽静的小路延伸至庭院门前。
李秀君自豪地说,政府还送给她家一台超薄电视机,每天都能知道国家大事呢!
2018年“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持续实施,鞠德江家分得收益2144元。同时,看护管理沙棘林还领到劳务费3600元。
李秀君说,去年入冬时,镇里为每户贫困户都送来了2吨燃煤,使她家整个冬天都是温暖的。
谈起自己家的生活经历,李秀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燕子絮窝,絮到今天不愁吃穿的好生活。”满足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鞠德江和李秀君都是40年前来到这里的。鞠德江18岁从山东老家来到姐姐家,由于姐夫有病,他就承担起了全家的重担。春天开荒种地,夏天打草喂牲畜,秋天“和泥抹墙”,冬天“拉劈烧柴”。
李秀君17岁从老家辽宁也来到姐姐家,帮着姐姐做家务。当年生活都不富裕,在艰苦的生活中,经人介绍两人组成家庭。鞠德江在生产队赶马车,运送生活物资、集运木材,后来为粮店倒运粮食。李秀君操持家务,生育一儿一女,生活一直拮据。
儿女长大成人后,到大连的码头打工。老两口也随儿女去了附近的农村,租房给儿女洗洗涮涮,虽收入不高,但也其乐融融。然而,4年前女儿病故,使老两口陷入了悲痛之中,鞠德江也因此得了抑郁症。儿子在码头靠送淡水维系生活,老两口又体弱多病,无助的他们又回到了这里,开始了靠邻里接济的生活。
精准扶贫政策的阳光沐浴到了这里,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一次次来到家里与老两口“拉家常”,并积极协调为老两口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一件件暖心的事,让鞠德江和李秀君鼓起生活的勇气,开始了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姜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