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向火而行

来源:绿网
2019-06-28
       ———林区党员干部奋战火场一线纪实

       本报记者 刘洪林 通讯员 刘宏伟 赵兴祖 杨威 谭明 高颖楠

       6月19日至22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因雷电集中爆发23起森林火灾,涉及北部原始林区、金河、莫尔道嘎、阿龙山、根河等10个林业局,仅19日一天就发生18起,来势之猛、火点之多、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面对雷电火灾集中爆发的严峻形势,林区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到火灾扑救一线,与扑火队员同甘苦、共命运,在扑火救灾的实战中,在与火魔的生死搏斗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践行使命。
       火灾在哪儿,党员干部就在哪儿
       火灾发生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高度重视、高效应对,第一时间启动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按照应急指挥体系,管理局党委书记陈佰山,党委委员、副局长田凤奇在防火办坐镇指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闫宏光,党委副书记赵宝军,党委委员、副局长韩锡波、宋德才、高癉,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牛广忠分头赶赴前线统筹调度指挥,成立火场前线指挥部。
       6月19日晚,噩耗传来。根河林业局副局长、火场指挥员于海俊同志急率60名专业扑火队员扑救上央格气林场突发雷电火灾,于当晚实现合围后现场勘验时,被火烧站杆意外砸倒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6月22日,管理局党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6月23日,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决定,追授于海俊同志“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兴安含泪,林海呜咽。林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扑火队员化悲痛为力量,义无反顾地向林火肆虐的秀山火场开进。
       秀山火场地处未开发的原始林区,与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是大兴安岭北部主脊地带,区域海拔1100-1400米之间,火场山坡植被以偃松为主,灌丛遍布,树干分支伏卧、交织成网、油脂含量极高,腐殖层厚,扑救难度极大;火场距最近自然路直线距离约5公里,地表塔头湿地星罗棋布,植被茂盛、地形复杂,大型履带运兵车开进困难,徒步开进每小时最多只能前进1公里,火灾形势极为严峻。
       19日晚,管理局防火办副主任李涛由根河机降至秀山林场老场址后,连夜带领克一河林业局扑火队伍开进火场,随后根据前指命令,带队向西扑打。在高山密林里扑火,行进距离无法准确计算,但直到合围,李涛记得,他与扑火队员边开道、边扑打,共翻越了7座山,4个沟塘。
       自进入火场,李涛带领林业扑火队与森林消防部队相互配合推进,随着战线拉长,林业扑火队相继分段清理,后续队伍再跟进,李涛不断往返于森林消防队和林业扑火队之间,沟通协调,指挥作战,直到西线合围。“这次火场山高坡陡,偃松粗、密,行进困难,得用油锯开道。但越是艰难,党员干部越是冲在第一线,在最危险的火线上打头阵,为保护好每一棵树、每一片林,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李涛说。
       而在火场上跟随李涛协助指挥协调的金河林业局扑火队员张宏祥眼里,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李涛在火场一线冲锋在前、果断决策,更让他难忘的是李涛宁可不吃饭、不喝水,火不灭、人不停的共产党员的宝贵品格。
       管理局团委副书记王新广是管理局包片督导金河林业局的督导组组长,19日晚,他作为火场督导员连夜赶赴秀山火场一线,从扑打到清守始终与扑火队员战斗在一起,直至25日晚撤离。6天6夜的时间里,6公里的火线,他已记不清往返了多少次,督导指挥间隙,他还拿起扑火工具,与扑火队员一起打火。
       不分昼夜地扑打、24小时作业,一壶水喝了3天……扑救工作虽苦,在王新广看来,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一线人员吃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鼓舞士气,提高灭火效率。
       紧跟火场形势,后勤保障组于20日就抵达前线指挥部,筹备后勤保障工作,只要火场还有人员,后勤保障绝不终止。在前指,统计处处长王策本组织在金河、根河林业局采购给养,对讲机一直随身携带,昼夜电话不断,尽最大可能将物资运送到距离灭火人员最近的位置,减少人员体力消耗。像这样赴火场一线的管理局机关有17名处级党员干部。
       危难时刻,不忘初心,站在一起,就是力量。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全体扑火队员团结一致、向火而行,在兴安岭上扛起了坚不可摧的“生态脊梁”。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段故事一曲赞歌
       “扑火!扑火!还是扑火!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把火扑灭,把损失降到最低!”切入火线第一时间,所有扑火指战员轻装上阵,不顾酷热缺水,勇战火魔,火情始终牵动着各级党员干部的心。
       6月19日上午,正在组织训练的航空护林局特勤突击队副队长张广伟接到了火情命令,第一时间集合队伍,带领12名队员乘坐直升机奔赴火场,在完成开设机降场地的任务后,发现火场无人扑救,直接带领队员赶赴火场进行扑救。在面对熊熊烈火和34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他没有退缩,而是在布置完任务后,背上风力灭火机冲在火场的第一线。因为人员较少,扑打过的火线看守不过来,容易发生复燃,他一边派出多名观察员和安全员观察火情变化,一边积极扑打火线,目的就是防止火场扩大,在扑火队赶到之前尽量控制火势和火场蔓延。
       每次执行任务,张广伟都是第一个从直升机上通过绳索滑降到地面,用自己的行动为每名队员服用了安全的“定心丸”。用他的话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我的责任,虽然执行的任务非常危险,但是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兄弟们,我们的装备是一流的、我们的训练是一流的、我们的安全也是一流的。”
       6月19日晚7时,绰源林业局机关20名快速扑火队紧急集合,随林业局扑火队伍赴金河秀山火场远征援外扑火。抵达火场一线时,已是次日晚11点。简单收拾装备后,每人一壶水,一根火腿肠,带齐工具轻装上阵,直接投入到扑火战斗中。夜间扑火,加上山高林密,站杆倒木多,很多队员的衣服刮开了,脸上、胳膊上刮出一道道血痕,但是他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用镐刨、用锹挖、用手掀,渴了喝一口水,饿了嚼一口干粮,从夜晚干到天亮,把责任区隔离带全部贯通,汗水在脸上流淌,黑一块、白一块,和平时工作时形成了强烈反差。此时,由于火场情况突变,人员不足,前线急需扑火队伍。机关扑火队挺身而出,开始转场。背着五六十斤的装备翻山越岭,上坡每走一步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有时坡度超过45度,大家相互搀扶前行,互相鼓励,坚决不让一名队员掉队,于凌晨到达第二个责任区。靠着几壶水、几根火腿肠,20名机关扑火队员历经3天3夜,一同完成了开设隔离带任务。林业局带队领导戚庆辉看着完成任务后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的机关队员们,眼圈红了,“让他们好好睡一会吧”,而他则默默转身离开,去巡查责任区火线了。
       在这20名扑火队员中,有16名党员,4名积极分子,平均年龄37岁。他们用青春诠释了年轻的力量,用行动展现了党旗在火场的意义。
       按照原计划,图里河林业局外援第一梯队前往秀山火场,第二梯队待命,但就在出发指令下达的刹那,西尼气林场发现烟点,就这样,第一梯队迅速改向西尼气林场火场前进,第二梯队改为第一梯队,火速集结,立即赴秀山林场参加援外扑火作战任务。西尼气林场成功合围后,所有队员编入援外第二梯队,全员转场星夜兼程、长途奔赴秀山火场。
       在到达火场的当天,一个特别的临时党组织———图里河外援第二梯队临时党支部在火场成立,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火场一线。从火场扑救到开设防火隔离带,从清理烟点到留守值夜,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他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无论在哪里,我们党员干部都要铭记当初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秀山雷电森林火灾现场,就是一份考卷,它检验的是党员的党性,彰显出的是党员的本色!”图里河林业局带队领导高玉群说。
       金河林业局党委宣传部部长董效堂在6月19日秀山雷电火灾发生后,作为指挥员第一时间带领155人赶往秀山火场北线进行扑救。火场合围以后,外援队伍陆续撤离,他又带领83人转战西南线,坚守火场。到26日为止,已经整整在山上鏖战了7天7夜。26日晚,林业局专业扑火队也撤出火场,下山后防火办副主任朱奕龙告诉记者:“董部长胳肢窝淹了,都是小红疙瘩,有的都挠破了,他就抹点药,天天支着膀子指挥,现在正带领队伍守火场呢!”
       火场上,每到休息的时候,陈元辉总是对着家的方向默默的祈祷,期盼着孩子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陈元辉是金河林业局一名普通党员,女儿陈静雯即将中考,本来他打算请假陪孩子一起去根河考试,但是接到火情命令时,他二话没说,第一批就来到了火场,现在还在山上看守火场,只能在心里为女儿加油。
       手挽手、心连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一线扑火队员在火场上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忍饥渴,耐酷暑,蹈火海,战火魔,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务林人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