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万里风正劲 百舸争流当奋楫
来源:绿网
2021-08-23
扬帆万里风正劲 百舸争流当奋楫
———国企新闻工作者共赴准能集团国能新朔铁路公司探寻发展奥秘
■本报记者 郭卫岩 赵佳佳黄河,这条母亲河,像一条臂弯,呵护着她流经的蒙古高原。在高原以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准格尔煤田。
放眼望去,矿山在林中,林中有矿山,矿山与森林水乳交融,这就是国能准能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准能集团”)打造的“绿色矿区”,是一张准能人为之骄傲的名片。
7月末,本报记者作为中国企业报协会成员单位媒体代表与50余名国企新闻工作者共赴准能集团、国能新朔铁路公司,实地探寻准能集团的“绿色奥秘”,感受国能新朔铁路公司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
大美准能: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能源企业绿色发展,既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之需,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之需,也是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准能集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采用先进工艺进行开采,提供清洁能源产品;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品的产业链;实施矿区生态建设,打造国家级矿山公园三个维度推进企业绿色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在向社会奉献“地下乌金”的同时,又把贫瘠荒地治理成绿地草原,开发了“金山银山”,打造了“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具有“准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开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在荒漠化严重地区开发大型的露天煤矿,如何才能保护好这原本脆弱的生态?这是一个深沉而长久的拷问。
万一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恢复就难上加难。准格尔煤田项目的第一代人经过考证得出个结论:想要开发这片土地,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从1990年基建期开始,义务植树成为每名员工必不可少的户外活动。
阳春4月,准能集团“生态准能添新绿、献礼建党一百年”第六届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500余名干部职工相约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内排土场1300平台,为“初心林”播撒新绿,为建设生态准能贡献力量,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据统计,2016年至今,准能集团大规模、全员参与的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有4000余人参与,共种植5万余棵树木,绿化复垦土地达29万余平方米。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义务植树在种植100棵油松的基础上,还首次种植黄太平、李子、杏、123果等四种 果 树4000棵,力争在三 年 之内让广大职工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除了打造百亩果园,今年,准能集团将在露天矿区建设两个公园,集中打造道路景观。与地方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的生态农牧业公司将致力打造能饲养3000头牛的养殖基地、建设17栋蔬菜温室大棚、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
多年来,准能集团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加林草面积,科学绿化复垦。经过几代人努力,矿区植被覆盖度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80%以上,矿区复垦率达到了100%,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变为了一碧万顷的沃土良田,不仅改善了准格尔生态环境,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准能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煤矿建成并开始试生产,是准能集团矿区规模性、规划性复垦绿化的起点,在高原地表扰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重建,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只能靠自己探索。
1991年至1995年,准能集团开展了“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准格尔煤田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示范工程的示范试验研究”,从适宜性植物的筛选、生态结构模式的建立、农业及林业复垦技术、土壤改良技术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等方面为生态重建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准格尔矿区生态环境正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环境好了,很多野兔、野鸡等动物成了矿区的常客。
———坚定绿色开采,资源节约高效利用,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准能集团所属煤田煤炭天生带着“绿色”基因,得天独厚,是低硫、特低磷、高灰熔点、较高挥发分和较高发热量的长焰煤,是优质动力、气化及化工用煤,以低污染而闻名,享有“绿色煤炭”之盛誉。
如何将绿色煤炭绿色开采并实现低碳发展?立足鄂尔多斯高原地理特点,结合准格尔地区煤炭赋存条件,准能人在煤田开发之初就设计了连环相扣的生产工艺,形成了从地表黄土、中部岩层、下部煤炭三道工艺接力完成的剥离采掘链条。
引进国际露天开采先进的吊斗铲,并与抛掷爆破工艺相结合,形成独具准能特色的吊斗铲抛掷爆破无运输倒堆工艺,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整个工艺年节能减排2万吨标准煤。
先进工艺,科学组织、严格管理,让公司两大露天煤矿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98%以上。产出的原煤通过降灰、除杂、分类、提质等环节,生产出清洁的商品煤。两大露天煤矿也成为全国露天开采行业资源节约的典范。
高原生态中,水资源非常宝贵。准能集团工业废水实现复用,矿区污水处理达到百分之百,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全部资源化回收,作为肥料再次利用,中水供发电厂使用,让水资源利用最大化,水体保护无遗漏。
作为一家综合运用煤炭资源进行循环经济一体化经营的先进综合能源企业,洗选加工后的高热值煤通过铁路外运,矸石发电厂消耗低热值煤和煤矸石,同时作为燃烧残质的粉煤灰又是提取氧化铝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原料。
在环境保护与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两大重任面前,准能人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准格尔煤田“高铝、富镓”煤资源优势,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设氧化铝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打造“煤—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镓、硅等系列产品”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对煤中伴生的铝、镓等资源进行多元、梯级与高附加值利用,既减少粉煤灰大量堆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尽”,是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方面的一次革命,是准能集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
目前准能集团正全力推进神华准格尔矿区煤炭伴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的实施,书写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进程的浓重一笔。
———打造绿色矿区,开拓绿色生态产业链,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如果说“绿色煤炭”是准能集团一个响亮的品牌,那么“绿色矿区”则是一张准能人为之骄傲的名片。
准能集团从建设之初就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
公司在以植树种草为主的矿区复垦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产业新思路。
2013年,准能集团种植蔬菜、农作物300余亩,收成喜人。
201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复垦绿化工作开始产出和回报,公司计划把复垦区打造成集农业种植养殖、现代农业设施、农产品深加工、光伏发电、矿山观光、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矿区复垦治理与现代产业发展的生态经济园区。
2016年,准能集团与准格尔旗政府合资成立准格尔旗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现代产业科技示范园区。
基于独特的矿业遗迹和生态建设成果,准能集团与准格尔旗政府联合申报了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于2017年12月27日获批。
借助良好的生态建设基础,按照山、水、林、田、路、游的整体布局,全力打造工业旅游。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要求以及国家矿山公园整体规划,准能集团已完成观景台的三区规划建设,成为2017年、2018年鄂尔多斯市那达慕大会分会场,游客接待能力5000人次以上。
历经45年,准能集团探索出了一条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道路,在发挥露天煤矿大规模、高效率、低能耗、高安全系数生产经营管理优势的同时,对治理后的复垦区实施整体规划、统筹实施、多方参与、产业化运作的“采—复—农—园”模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双赢。
魅力新朔:万象更新 皆从其朔
滔滔黄河水,巍巍高原情。
夏日的鄂尔多斯高原大地苍茫辽阔,风光俊秀。在这里,有一条横跨晋蒙两省区12市县绵延630余公里的钢铁巨龙———新朔铁路。新朔铁路西起鄂尔多斯与包神铁路相接,将货源吸引辐射至蒙西腹地;东至山西大同东站,与大秦线相接直抵秦皇岛,南至山西省神池南站,与朔黄线相接直达黄骅港、天津港。在晋西、陕北和蒙南地区形成了“准东-大准-大秦、巴准-大准-大秦、巴准-大准-准池-朔黄”三大煤炭外运黄金通道,成为国家能源集团围绕自有主要煤炭基地环型辐射状重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象更新,皆从其朔。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新”寓意着希望和生机,“朔”意味着开始和溯源。作为这条铁路的起点和终点,“新朔”既是地理坐标,更象征着“新朔人”蓬勃出发、一路向前的精神。
———蹄疾步稳抓整合。
日新月异,使命召唤新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从深化内部改革、优化铁路运输布局、加快现代化铁路建设、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作出决策,将大准铁路、准池铁路、新准铁路重组整合为新朔铁路公司,擘画出新时代的发展新蓝图。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19年11月27日新朔铁路宣布成立,2020年2月7日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注册资本金5亿元,2021年3月23日完成公司更名、营业执照变更及备案手续……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代表了新朔人推进重组整合的决心和信心。
这样高效的改革进程,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公司领导班子在重组整合伊始就下定决心:
“只争朝夕,笃定前行,把改革发展的步伐迈得更稳更
快,决不辜负集团党组的期待与重托,争当国家能源集
团运输板块改革先锋。”
雷厉风行,务实高效步正轨。按照“先行管理整合,后续资产整合”的思路,调研、摸底、交流、讨论……“大梳理”之后,14个机关本部职能部门应运而生,机关本部工作人员竞聘上岗迅速到位; 梳理各单位原有业务,稳步推进“精简机关、做强基层”,3个子公司、5个分公司、6个直属机构雏形初现;梳理制定制度280余项,依法治企步入“正轨”。新朔铁路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积极推进资产整合,新朔“巨龙”的腾飞蓄势待发。
———统筹谋划创新高。
新朔铁路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创行业标兵的重要使命。为此,该公司党委紧盯形势任务,科学顶层设计,发挥地域优势,正视困难挑战,抓机遇、破难题、提运力、促发展。
统筹谋划,优化运输提运力。公司开展列车运行标尺查定及列车达速考核,列车周转效率明显提高。针对巴准沿线装车点不足、大准沿线装车点能力接近饱和的现状,积极推动集运端“一站八线五园区”等14个项目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宏河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彻底解决上游“毛细血管”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启动疏运端“一站一电一提升”3个项目改造,解决神池南站能力紧张、和林电厂供煤、大同口运输瓶颈等问题。
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摸清管内各煤矿、站台煤源情况,保障地方客户的发运需求;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主动“走出去”,改“坐商”到“行商”,积极开发潜在客户,开展全员市场营销工作,大力挖掘潜在货源。5月22日,公司“丰镇口”首列非煤货物运输顺利完成,成功开辟非煤货物运输新通道,运输能力显著提升。6月17日,H84860次列车经由巴准线、大准线、呼和浩特铁路局丰镇站至集通线福巨站,圆满完成煤炭发运任务,为该公司开拓东北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抢抓“公转制”有利时机,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经理负责制和24小时工作办结制,提升了服务质量。8月16日16时43分,H248次货物列车装载着3640吨电煤从唐公塔站发往和林电厂,标志着公司首列“公转铁”列车正式启运。
针对大秦线和大准线同步开展春季集中修的情况,加大与太原铁路局的沟通协调力度,科学调度,合理安排天窗检修计划,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保证大同口入空计划;详细排定货源增运方案,加大自有煤矿产量及收购煤力度,力争实现煤炭发运的增量,做到“吨货必争,每列必保”,全力兑现运输计划;持续与包神、朔黄等兄弟单位密切沟通,深挖巴准线货运潜力,确保运输组织畅通,车流持续稳定;充分利用各装车站到发线能力,优化站内作业组织,发挥“站换”“倒短”能力,努力压缩中、停、周时指标,加速车辆周转,提高机车利用率,保障运输组织高效运行,为完成全年运输任务奠定基础。
截至7月5日,新朔铁路年累计发送煤炭8023.9万吨,超年进度计划48.9万吨,较去年提前28天实现运量突破8000万吨,同比增幅达17.3%。8月16日,大同东口单日接入空车74列,再创历史新高。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新朔铁路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集团党组决策部署,在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战略指引下,发挥一体化优势,提高集运能力,提升运输效率,努力创建安全、智慧、绿色、高效的一流铁路运输企业,为国家能源集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