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引领林区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美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宣言书,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动员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互融共赢,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新时期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建设目标更加明确,那就是生态保护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末,森林蓄积量增加8000万立方米,达到9.3亿立方米以上,活立木总蓄积达10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0.86个百分点,达到78.3%;林地保有量951.36万公顷,湿地保有量120.35万公顷; 林业自然保护面积占林区总面积比例达到20%,全力打造生态保护示范区。林区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明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现代化建设作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描绘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这无疑更加坚定了林区上下同心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信心和决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事实上,人类对大自然的任何破坏最终都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受惩罚。因此,对待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坚持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的国有林区基本职能,聚焦生态主业,全力保护建设大兴安岭这个天然优质水塔、北国之肺。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实现突破,确保“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推动新时代“五位一体”绿色跨越。
坚持以“美丽”引领林区新征程,处理好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绿色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构建绿色发展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大兴安岭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真正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自然生态环境乃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让我们立足党的十九大这一新的历史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担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续写新时代“五位一体”绿色跨越新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我们这一代林区人的努力和贡献。 □安树岩
林海日报社主办林海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15-0074林海日报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