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钟爱的森防事业

来源:
2017-12-12

       阿里河林业局森防站始建于1982年,承担着生态功能区677.9万亩面积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等工作。建站35年来,森防人坚定执着、一丝不苟、专业敬业、精益求精,以“促进自然和谐,维护生态安全”为己任,翻崇山,越峻岭,涉溪水,踩泥泞,行使“医治树木,呵护森林”的神圣使命,他们用“工匠精神”为阿里河林业局森防事业代言,用“苦行僧”一样的意志和信念坚持钟爱的事业,不浮不殆,不急不躁,筚路蓝缕,久久为功。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个精细活,需要将各种立地因子综合考虑,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生活史详细观察研究,结合天敌的相关统计才能精准预测虫情发生发展趋势,有效指导防治工作。二十多年来,测报组工作人员钻研于本地病虫规律,足迹踏遍了阿里河的山山水水,行走、观察、记录,对可能发生病虫害熟捻于胸,还通过室内人工饲养掌握了阿里河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内常发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为了观察病原菌,在显微镜下一个操作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摸清一种昆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林子中一待就是大半天,不知多少次早出晚归、淋湿衣裤的在树林里观察、收集了大量资料、照片和数据,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效诊断开方,保护了森林健康。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工作是修行,业务是修炼,测报人员坚持用“敬”的精神陶铸职业信念,用“专”的信念提升职业能力,用“精”的追求助推职业发展,用“创”的理念寻求职业突破,让“工匠精神”渗透到工作的全过程。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森林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想要做好此项工作,更是要求森防人秉承“工匠精神”,防治组工作人员总结出这样一套工作法宝:首先,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防治工作是平淡的,也是枯燥的,每天面对着幽幽的密林和走也走不完的大山,得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宁静,得“耐得住寂寞”。不过分追名逐利,甘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努力在寂寞的日子创造事业的获得感,努力在自己森防事业的诗笺上落下一个个绿色的音符。其次,要有“慢工出细活”的精神。面对一只只捕捉回来的昆虫,把它们看成一件件需要挖掘的艺术品,精雕细琢,对每一片鳞片,恨不得都拿出放大镜来观察,对每对翅膀的角度,恨不得都拿出量角器来展翅,最后奉献出一件饱含自己心血的作品。要知道,好茶水是用文火慢慢煨出来的,好汤药是用细火慢慢熬出来的。精致的作品是用耐心和智慧细细打磨出来的。再次,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怕累、怕脏、怕苦,而忘记初心,就会辜负使命,一事无成。森防人从面带青涩穿上呵护森林的“白大褂”,一直到今天的满头华发,多少个苦乐交织的日子,执着于“一生做好一件事”,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成就了阿里河森防事业今天的“灼灼其华”。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更是一项要求认真、精细、严谨的工作,在春造的时候,必须对调入和途经阿里河林业局的种苗、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现场实施检疫;在木材及其制品、种子调运的高峰季节,必须轮流值班,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快捷办理检疫证;人员紧张的时候,一个检疫员要值班好几天,无论天气冷暖,不分白天黑夜,都要随叫随到,全年没有休息日。实施检疫是为了杜绝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确保森林健康,工作中,既要“热情服务”,又要“认真细致”,更要“严格执法”。检疫人深知“穿上制服,我们是执法人员,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脱了制服,我们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做事起码要对得起良心。”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追求完美和极致。阿里河森防人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对森防精品事业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阿里河林业局森防事业用“工匠精神”为自己代言,摒去了浮华,保留了本真,体现了匠心,彰显出执着。□时蕊

 

林海日报社主办林海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15-0074林海日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